Board logo

标题: 陈峰:志于道,游于艺 [打印本页]

作者: bluerose    时间: 2011-5-30 20:55     标题: 陈峰:志于道,游于艺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最近好事连连。9月初获得了2005首届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10月中旬又请来索罗斯为海航融资助阵;如无意外,估计今年年底,他的名衔将变成“大新华航空集团董事长”。
陈峰做事低调,不愿太多解释和表白自己。所以,很难把其他媒体对他零散的报道完好地结合到一个人身上。例如,由于海航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活跃,且第一笔大投资来自于国际资本炒家索罗斯,所以,大多数媒体认为陈峰一定是个“资本运作高手”,但他本人一直坚决否认;陈峰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弟子,每天习写蝇头小楷《静夜随笔》,按常理推测,性格应该包容和蔼,但其对待下属非常严格,发火时“急风暴雨”、“雷霆万钧”。在中央电视台做“对话”栏目时,他说他只是在“扮演角色”,在“游戏人生”。
——陈峰其人,究竟如何?
笔者在海口见到了陈峰。陈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爽朗坦率,人还未到,笑声先至。陈峰善于交谈,说起话来娓娓道来,拥有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主导意识极强。值得一提的是,跟陈峰面对面交谈的人常会注意到,陈峰在谈到关键问题时眼中突然会目光逼人,不怒自威,尔后哈哈一笑,烟消云散。
想要“干大事”
陈峰在八九岁时就立志要干“大事儿”。由于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所以,陈峰儿时的志向是“当将军”。陈峰的父亲为人忠厚、脾气宽容,话不多,他给了陈峰一个建议:“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陈峰说,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思想准则,尽管他对“做大事”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变化。而陈峰当医生的母亲是一个脾气倔强、极其要强的人,在陈峰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她会在周日的早晨把子女三人叫到面前站好,让他们依次回答“长大以后想干什么”这个问题。陈峰自己也承认,伴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亲的景仰不断增加,但他更多地继承了母亲的性格要素——热情,待人豪爽,极其要强,但是脾气急,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陈峰1953年生于北京,小学毕业后赶上“文化大革命”,在家待了两年,15岁到四川民航的军队序列(当时民航是空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兵。那时,陈峰的自律性已经超出了大部分的同龄人:整整六年,他利用早操结束到早饭开始的半小时时间,读完了《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欧洲哲学史》、《中国历史》等著作;再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初、高中课程,即使是周日也从未停歇过。21岁,陈峰回到北京,在民航总局援外司当援外助理员。回到北京的陈峰每周到北京图书馆借四本书阅读,包括马恩原著,民航知识、企业管理等。“实际上,那时我对未来想干什么并不明确。”陈峰说,“我只是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觉得迟早有一天能用上,我得准备着。”“民航学校的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我都非常熟悉,以至于哪本书在什么位置都一清二楚。”1977年,改革开放还没开始之前,24岁的陈峰开始到夜校学习英语。

陈峰的努力终于迎来了际遇。五年后,中国与德国签署了一个技术合作协议,民航系统有十一个名额可以公费到西德的汉莎航空运输管理学院学习。通过了几轮的考试筛选,在几万人中,陈峰成为了这十一分之一,而另外的十个人,全部是外语专业毕业的。陈峰对自己的毅力非常满意,他说:“我要么不做,想好要做,必定一日不断。”
第一件“大事”
从德国回来后,陈峰先后当过民航统计处的代处长、空中交通管制局计划处处长,外事处处长。但是陈峰并没有平步青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反,他觉得郁闷和压抑。陈峰说:“那时我遵循着父亲那句话: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我对官、对利看得都很淡,我只想做事,成就一番事业!可是我总是找不到这个舞台,再加上不懂人情世故,常常挨批评。当时的感觉真是‘壮志未酬’!”
就在这个时候,陈峰的第一次人生转折开始了——空中交通管制局撤销了,局里的人开始自谋生路。在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面前,陈峰受当时的青年改革派影响(或者说,他就是其中一员),选择到王岐山(现北京市市长)所领导的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农信”)工作,脱离了民航业。
中农信有一个负责世界银行农村项目贷款的办公室,陈峰出任办公室主任。当时,中国农村改革处于“包产到户”阶段,由中农信设计了中国农村第二步改革方案:“大公司、小农户、大市场”,把农村合作化用市场方式运作。中农信设了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陈峰负责管理试验区,并争取世界银行的贷款。陈峰说:“我们在河北省成立了一个公司,引进美国种鸡,让1000个农户养鸡,每户饲养1万只,中农信为他们到农村信用社进行贷款担保。我们给农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建造鸡舍,56天后,鸡长成两斤半的大鸡,公司再收回来统一加工,运到京津沪地区去卖。这样,一只鸡能净赚1块钱,1户养1万只鸡,56天就能培养出一个万元户。我们的目的是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由国家信托担保,生产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再由大公司统一加工销售,这样就把农户带到了大市场的链条中来。”中农信的这个项目得到了世界银行的高度认同,世界银行评价说:“这个改革可以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法国的工业革命相比。它会很快推动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世界银行给了中农信3亿美元的支持。由此,陈峰参与了他的第一次大手笔资金运作。

尽管这次改革实验因历史原因而流产,但是这段经历给了陈峰一个大视野:其一,他开始了解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的农村状况;其二,他有了大企业运作方式的知识和经验。
组建海航,说服量子基金
1989年中农信并入国家计委,原中农信主要领导调离。是去是留?此时的陈峰又再一次面临抉择。1990年,海南在建省后遭遇第一次经济泡沫破灭后非常萧条,极度缺钱。刘剑峰时任海南省省长,感觉应该引进一批人才振兴海南。他听说了中农信的事情,于是从中农信“挖”来几员大将,其中包括王刚(曾任中农信副总裁、海南中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当省长金融助理;陈峰当省长航空助理。
为解决海南岛内日益紧张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刘剑峰找陈峰谈话,要他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陈峰对刘剑峰“抱怨”说:“我是丐帮帮主啊,又没人,又没钱,哪能搞航空公司?”刘剑峰则笑言:“你不是善于搞改革吗?你可以改革啊。”——实际上,如果没有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建立了股票市场,陈峰的“改革”还不知要推迟多久。1992年,陈峰抓住股份制试点改革的机会,发行法人股和个人股共2.5亿元人民币,拥有了第一笔资金。陈峰以此2.5亿元为信用担保,又向银行贷款6亿元,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两架波音737,然后以2架波音737为担保,再向美引进两架飞机。1993年5月2日,海航开始正式运营了。
但这些资金还远远不够。当时有人对陈峰说,你可以到美国发股票啊。正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陈峰对此非常感兴趣。陈峰说:“当时我们年轻,头脑也简单,我和副董事长王健夹着皮包就去了。”1994年,陈峰和王健来到华尔街,开始四处游说。陈峰的英语不错,他发现美国人愿意听故事,而这,正是他特别擅长的。于是陈峰开始搞推介会,讲海航发展的故事,但他在华尔街最初的日子一无所获,没人对他的故事感兴趣,直至索罗斯量子基金负责投资的经理听到他的故事。
陈峰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Ladies and gentlemen,I want to tell you a story of an airline company. How can I grow up my company with just one million dollars……(女士们先生们,我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想告诉你们我是如何用一百万美元把这个航空公司发展起来的……)”量子基金这位投资经理对海航的传奇很感兴趣,决定投资海航。可是这位投资经理问陈峰:“你们公司的地点在哪里?”
陈峰说:“我找地图一看,坏了,地图上连个名字都没有,我想这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说你看见越南没有,就是打得你美国落花流水那个越南?你知道你们为什么输吗?因为历来都是穿鞋的打不过光脚的。它边上那个岛就是我们的。”大家哄堂大笑。
光凭故事肯定是吸引不了量子基金的。实际上,陈峰十进华尔街,回答了数百个专业问题,聘请了美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和华尔街专门做航空企业上市的评估公司SH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