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黄浦总裁吴明烈“协助调查”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feiyue1982    时间: 2011-5-31 00:55     标题: 新黄浦总裁吴明烈“协助调查”真相

知情人士称,吴此次涉案,乃是牵涉新黄浦集团及旗下上市公司新黄浦(600638.SH)改制期间8亿元收购资金来源问题。
多个渠道的消息证实,新黄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吴明烈于9月1日晚被有关部门请去“协助调查”,成为上海社保一系列案件之后,首度涉案的房产商。
知情人士称,吴此次涉案,乃是牵涉新黄浦集团及旗下上市公司新黄浦(600638.SH)改制期间8亿元收购资金来源问题。
但截至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和新黄浦集团均三缄其口。
事涉8亿社保资金违规借贷
“和调查秦裕的口径一致,都是严重违纪违规,接受调查。”一位消息人士说。
新黄浦副董事长、总经理陆却非在接受本报电话询问时说,已获悉传闻,但他不肯就官方是否宣布此事发表看法。
又有消息人士称,吴明烈在2005年左右,以新黄浦的名义,从上海社保获得8亿元借贷,但该笔资金却立即被转给另一集团使用,后者正是利用该笔资金完成了对新黄浦集团75%股权和上市公司新黄浦18.18%的收购。
不过,据该人士称,“目前资金已经归还给社保,调查此事的原因是过程违规”。
新黄浦集团的工商登记资料中,也似乎留有“痕迹”———2005年初,新黄浦集团的其他应付款项仅为5.45亿元,但到了年底则骤增到17.93亿元。增加部分是否来自社保资金,不得而知。
同期,收购集团子公司的其他应付款也从2005年初12.94亿陡然增加到年底的25.23亿元,蹿升额与新黄浦集团增加的部分相近———这正符合了本报所获知的资金路线。
多个与新黄浦有业务关联的人士披露,吴明烈在早些时候,一直试图对新黄浦进行MBO(管理层收购),最终无疾而终。其后于2005年初启动的新黄浦集团改制和新黄浦股份出售股份之事,可能与吴明烈的MBO情结有关。
有知情人士称,有关集团最初并不想收购新黄浦,后因多种因素,加之上海社保愿意提供收购资金,才愿出面促成此事。
新黄浦出售悬疑
可靠消息称,有关方面已经在9月4日向上海社保局归还了8个亿的贷款。
根据本报从上海市工商局查询的工商资料,2005年2月3日,双方签署协议,黄浦区国资委将所持上海新黄浦集团100%股权中的75%作价36180.2万元转让给收购方。
2005年12月12日,收购方又以4.25亿元的作价收购了新黄浦股份18.18%的股权。
上述两项收购的总和为7.87亿元,恰与社保8个亿的贷款相近。
除了收购资金来源,如果细究新黄浦的改制收购过程,也能印证外界的猜测。
首先是转让时间。
根据工商资料,在签署协议20天后,即2005年2月23日,新黄浦集团召开新一届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吴明烈等5人、黄浦国资委委派单国铭、李任,共计7人组成新黄浦集团董事会。吴明烈出任总经理。
然而,黄浦区政府对此项收购行为的批复文件,却在新黄浦集团股东会之后的2005年3月8日才下达。似有先斩后奏之嫌。
第二个疑点是转让价格。
双方约定的转让时点是2004年9月30日,根据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新黄浦集团净资产评估值为12.47亿元,其中包括新黄浦股份44.73%的股份(此中35.22%为国家股价值为7.69亿元,原授权新黄浦集团管理,现已收回授权,9.51%为新黄浦集团持有的法人股,价值为2.10亿元)。
问题的关键在于,12.47亿元的评估值十分蹊跷。
根据新黄浦集团提供给上海市工商局的财务报告,2003年底,其净资产为22.1亿元;2004年底净资产为19.37亿元,都大幅高于12.47亿元的评估值。
更为蹊跷的是,在新黄浦集团2005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其提供的2005年初的数字竟然与2004年底的数字大相径庭。
例如,新黄浦2004年底的净资产为19.37亿元,但2005年初却只有10.07亿元。
2005年初数和2004年末数总资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存货上。2004年底存货32.08亿元,但2005年底的数字是16.21亿元,2005年初数目是11.49亿元。负债则主要是其他应付款的增加,由2004年底的10.7亿增加到2005年底的17.93亿元。
财务人士相信,在存货大幅下降时,应体现为收入和利润的增加。但新黄浦集团2005年度的主营收入和净利润也出现异常的大幅下降,分别为:2005年度的1.86亿元和4499万元,2004年度的8.32亿元和9826万元。
弃官从商的吴明烈
吴的经历也颇为奇特。
吴仅有大专文化,早前曾任黄浦区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浦区城建办主任;1991年起,吴开始飞黄腾达,当年出任上海市黄浦区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掌管黄浦区土地批租大权。
吴曾是上海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连续三届上海市劳动模范,获得过1995年度“第二届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称号,2000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的商业平台始于“新黄浦”。
1994年9月,上海市黄浦区公房资产经营公司改建为上海新黄浦房地产(集团)公司,以上海新黄浦房地产集团公司为核心,由控股子公司上海黄浦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亚建筑装饰实业总公司等数家公司联合组建。吴明烈亦出任该公司董事长。注册资本5亿元。
吴似乎很有商业天赋。从数字上看,1995年,新黄浦集团总资产13.05亿元,净资产5.08亿元,到1996年20.55亿元和6.01亿元。1997、1998年发展迅速,总资产、净资产分别38.49亿元、18.34亿元;42.3亿元和19.58亿元。1999年总资产43.46亿元,净资产19.66亿元。1999年实现利润2891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新黄浦集团截至目前累计开发大中型楼盘近20个,开发面积逾200万平方米,是上海市房地产行业最早的企业品牌之一。
但也有人对吴的做法颇有微词。一位房地产人士说,吴明烈在早期区属企业改制时,将大量的区属物业管理公司出售,价格非常便宜。
据接近新黄浦的地产商透露,新黄浦集团旗下土地储备很大,并且大多位于黄金地段。曾在2002-2003年期间,在地产正开始步入高峰时,大量出售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正在修建的宏伊大厦地块,以及凤阳路和西藏路附近的一个项目,“当时地价很便宜”。
吴在任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外滩源”的开发,也备受争议。
2004年5月7日,新黄浦集团在众多的候选企业中,最终选择与美国洛克菲勒国际集团签署合作开发协议,然而此后这个项目就陷入了尴尬。
先是传出此“洛”非彼“洛”,洛克菲勒集团与享有盛誉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切断关联已久。同时,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却传出拿不出地价款、动拆迁费用的真金白银,双方在动迁和规划方面分歧越来越大。其后的一年间,世人以为早已热火盈天的外滩源工地其实一直冷冷清清,甚至连动迁工作都尚未完成。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