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投资公司高管名单初定 高西庆任总经理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87021
时间:
2011-5-31 01:17
标题:
中国投资公司高管名单初定 高西庆任总经理
楼继伟、高西庆、张弘力、谢平、胡祖六……即将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公司”),管理层阵容可能纳入一批堪称豪华的名单。此外,据称还有一位央行高层将进入核心管理层。
这家掌握着2000亿美元巨额资金的公司,尽管仍未诞生,其每一笔投资已引来广泛关注。作为中投公司的第一笔投资,黑石集团从浮盈到浮亏,也再次引发了国内对外汇投资运作方式以及风险控制的争论。
现在,已初步确定财政部、央行、社保基金理事会及国际知名投行人士将加盟中投公司。他们到底能为中投带来什么,中投将确立何种投资管理模式,引人关注。
高西庆的新使命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投公司高管成员已经初步确定,楼继伟任董事长,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任总经理,央行一位现任行领导及财政部副部长张弘力将任副总经理,谢平任副总经理同时兼任汇金公司总经理。而高盛公司的胡祖六有可能出任研究部总经理。几位高管分管职能也大体作出划分,正紧锣密鼓聘任各部门负责人,楼继伟与高西庆已与十数人“谈话”,力邀加盟。
不过,这尚未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央行人士表示尚不知有高层调任一事,“还没有定”;财政部人士对张弘力的出任亦表示“不知道情况”。
楼继伟、高西庆、张弘力等作为中投公司筹备组成员,如果担任中投公司高级管理职务,当在市场预料之中。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组合。”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陆磊认为,中投公司高管汇集了原财政部和央行的专业人士,各有所长,且互为补充。高西庆熟悉国外金融法规,擅长投行合同处理,又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轫者之一。而胡祖六具备英美投行背景,不仅熟悉资本市场与并购,业内的人脉关系也极为深厚,长期担任高盛研究部高级职务,出任中投公司研究部总经理亦为极佳人选。
更重要的是,高西庆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已经多年。业内人士猜测,高此次赴中投公司任总经理,很有可能将社保基金投资运作模式移植于中投公司。
“睿智而不失书生意气”,海归派同仁谢思敏对高西庆的评价10年未变。而高所负责管理的社保基金,多年来也维持着不错的业绩。2001年社保基金投资运作以来至2004年,按资本加权计算,4年间累计收益率为11.82%,同期通货膨胀率为5.04%。而2006年全年,社保基金实现收益9.34%;浮动盈利增加额423.99亿元,经营业绩619.79亿元,以此计算的经营收益率为29.01%。
不过,在成为2000亿美元的掌门人时,高是否仍能续写佳绩、波澜不惊?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茂清表示,由于中投公司核心业务是从事对国外的金融组合投资,它将来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那些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历经磨练的机构投资者。“如果拘泥于传统的治理结构,后果很难预料。”他说,类似中投公司这样巨大的金融公司,最需要的是以科学的、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运营。
社保模式只宜在初期采用
无论如何,这次履新令高西庆担子沉重不少。中投公司将管理2000亿美元资金,社保基金2006年底的资产总额则不过2827亿元人民币。如果刨去境内、境外投资管理人运作的委托资产,直接投资管理资产1771亿元,占总量的63%。
当然,以管理资产总额多少来衡量投资运营压力显然有失客观。陆磊认为,中投公司在运营初期,在缺乏人才和经验的条件下,可以先以委托投资为主。而社保基金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正在于此——通过招投标、对中标者的监督管理和淘汰约束,以此间接达到资产管理的目的。
2006年,社保基金选聘北美信托和花旗银行作为境外投资资产托管人,选聘联博、德盛安联等10家著名国际投资机构作为境外投资管理人。同年底,境外投资正式开始运营,主要投资品种包括香港股票、全球股票(美国除外)、美国股票、全球债券、现金管理等5大类。
此外,全国社保基金还通过投资渤海产业基金10亿元扩大了实业投资范围。此前,社保基金曾以较小规模投资了中比产业基金。
不过,陆磊坚持认为,这种委托投资的运作方式最好只在中投公司成立初期采用,因为中投公司本身就是无国际经验可借鉴的。业界认为,中投公司从长远看更应借鉴新加坡的政府投资公司(GIC)的运作模式。
GIC是否可资借鉴
目前,GIC所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 其投资遍及世界各地的2000多家公司。25年来,按美元计算,GIC实现年均收益率为9.5%,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平均收益率为5.3%。
当然,GIC还因为其独特的运作模式而著名,韩国的KIC便可称为是GIC的成功“克隆”。
1981年5月,新加坡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GIC),专司外汇储备的长期管理。与此同时,固定收入投资和外汇流动性管理保留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根据新加坡法律,GIC属于“私人企业”,但为政府全资拥有。
这种产权设定意味着,主管部门可以不管GIC的具体经营,只管业绩,要求其年底不少于一定的回报等。“从GIC成立至今的实践看,这一操作模式总体上是成功的。”社科院一学者认为。
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要借鉴GIC模式管理外汇储备,中投公司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要有所突破,完全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实行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而这一点正是“说易行难”。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称,由于中投公司可支配的外汇数额非常庞大,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且中国的海外投资很容易受到政治的干扰;加之,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法律法规完善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借鉴包括GIC在内的国际经验,短期内看来并不可行。
同时,国内高级金融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既有专业技能又能为政府接受并信任的专业人才奇缺,这又是中投公司无法借鉴国际经验的一个客观因素。李稻葵担心由于这些专业人才的短缺,很难保证投资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保值增值,以及实现国家战略的目标。
不过,陆磊却认为人才并不是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完全可以吸引到需要的人才。”这也是陆磊建议中投公司在运营初期可以借鉴社保基金模式,即委托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管理的一个原因。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