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菲尔普斯:一个说要透明公开的美联储是愚蠢的
[打印本页]
作者:
think
时间:
2011-5-31 02:11
标题:
菲尔普斯:一个说要透明公开的美联储是愚蠢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让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Phelps)等待了很久。在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之后,这位73岁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如释重负。
在哥伦比亚大学他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他身材高大,穿一件粉色衬衣,打着领带。他的办公室狭小而有些零乱,几个书架上满是书。
菲尔普斯和蔼可亲。谈到诺贝尔奖,他脸上闪过一丝忧郁,不过随即释然,“我从1993年60岁时开始期待这个奖。这十多年我又做了很多工作。如果真的是在1993年就得奖的话,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成果了。”
当记者提到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他早就该获得这个奖时,他非常肯定地回答说:“是的,我觉得自己很有资格拿这个奖。当时我的感觉是:‘问题终于解决了’。”说罢,他朗声大笑。
献策美联储成功打压通胀
菲尔普斯颠覆了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现象过于单纯的阐释,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货膨胀与失业预期之间、经济政策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理论称,通货膨胀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上世纪60年代的政治家们由此认为,他们可以从曲线上选择一个可接受的失业与通胀水平。如果出现偏差,他们可以像操纵汽车一样,通过调整税收、公共支出或利率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微调。
菲尔普斯和197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一起挑战了“可以对经济进行微调”的观念。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通胀不仅取决于失业水平,而且取决于企业和家庭对价格与工资上涨速度的预期。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通胀水平大幅上升,部分原因在于决策者不明白:由于生产率增长放缓和石油危机的冲击,均衡失业率已经上升。因此,他们继续放宽货币和财政政策以降低失业率,结果导致越来越高的通胀水平,使美国经济处于危险状态中。这时候,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鲍尔.沃克(Paul Volcker)决心对通货膨胀实行铁腕政策。
“我记得非常清楚,”菲尔普斯回忆说,“在1982年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个会议上,我告诉沃克:你一定要让人们相信你会坚决抑制通货膨胀。”
是菲尔普斯第一次将个人预期的重要性引入经济学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人们的预期决定的”(All is about expectation)这句经济学经典名言就出自他口。菲尔普斯试图把人的因素重新放入经济模式中,这时候特别重要的,就是要考虑人们对其他经济体当前和今后将会如何表现的预期。
很显然,沃克采纳了菲尔普斯的建议。当市场各方最终相信沃克会实行严格控制通胀的财政政策,就开始以这样的预期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动——工人不再期望更高的工资,企业也不会相信价格会上涨。通货膨胀率也就真的下降了。
甚至很多人开始将经济学中的预期扩展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你在人生中期待什么,便很有可能得到什么。
菲尔普斯对此深以为然。“如果我不是这么一直期待得诺贝尔奖,也就得不到这个奖了呢。”他大笑说。
成名之初即同前辈论战
上世纪60年代,菲尔普斯凭借论文《通货膨胀和最佳失业率的关系》成名。这就是后来经济理论中里著名的“菲尔普斯”曲线。这个曲线建立在1861~1957年间的历史数据基础之上。这些历史数据证明,在通货膨胀下降和失业率上升之间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菲尔普斯就此最终得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有些人估计,自然失业率是整个国家就业人口的5%。
菲尔普斯今年获得的诺贝尔奖,主要是对他在上世纪60年代就研究出的经济理论的奖励。 “他们(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要等到时间基本证明这个学者理论才颁发经济学奖,”菲尔普斯说,“这样他们会比较有信心。”
不过,40多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在当年却使菲尔普斯备受打击——美国大部分杰出优秀的经济学家反对他的自然就业率和个人预期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理论。那时,菲尔普斯才33岁。
“我那时候非常年轻,”他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怅惘,“也是感到最困难的时候。”
菲尔普斯不得不和那些他非常仰慕的前辈争论。“他们对我可以说是不友善的。我不得不承受一些‘硬球’,”菲尔普斯说着朗声大笑,“而在这之前,我的生活里没有过什么大的冲突。”“硬球”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克里思.马修斯在同名著作中创造的一个概念,指为了胜出而大胆出击、不畏艰难、“过关斩将”的竞争游戏。
这场论争影响深远,菲尔普斯将其形容成“为了凯恩斯主义的未来而进行的战争”——他对凯恩斯理论的修正,被前辈们认为令凯恩斯主义处于危险之中。
“对他们来说,击败我很重要,他们绝不妥协,”菲尔普斯说,“而只要他们有事实依据,我是准备让步的。”
前辈们攻击菲尔普斯的数据不能支持其理论。菲尔普斯不以为然,他始终对自己的理论有很强的信心。于是,研究经济的学者们不得不选择走哪条路:是凯恩斯的道路,还是菲尔普斯的方向?
仍租住哥大公寓
时间检验了菲尔普斯的理论。姗姗来迟的诺贝尔奖使他耀眼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不能确定诺贝尔奖将怎样改变他的生活,至少他的日常生活规律已被打乱。
现在,菲尔普斯对世界和美国经济的看法频频被世界主流媒体引用,这让他感到惊讶。不久前的一个上午,菲尔普斯接受BBC采访时,认为美联储不可能在执行政策中持透明、公开的态度,因为影响经济的力量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很难判断这些因素是否强大、持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美国的央行,美联储要凭直觉来指导经济、采取最佳政策。如果美联储说要透明、公开,无疑是天真和愚蠢的。
当天下午,《第一财经日报》就引用菲尔普斯上午的话对他提问。他大惊:“难道世人都已经知道我说了这些吗?”
“我现在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他说,“有些人在获得诺贝尔奖后成为公众人物,有些人则重归平静。我也许会更多地介入公众生活。”
菲尔普斯目前和妻子租住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三室一厅的公寓。他们没有购买自己的房子,也没有汽车。记者问他会不会用137万美元的诺贝尔奖奖金购置房产,他笑着说:“让我们等等看吧。”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