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央企并购突进 与外资巨鳄竞赛
[打印本页]
作者:
susana
时间:
2011-5-31 03:08
标题:
央企并购突进 与外资巨鳄竞赛
2007年的并购市场,一方面是外资节节受挫,一方面是央企突飞猛进进行圈地运动。
然而,新的问题是:如果说,外资运用其熟练的财务技术,猎食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其“嗜血”本性,不能为中国产业健康增长带来有效的帮助而渐次受挫;那么央企的突进,真是央企具备了掌握大型资产的管理能力了吗?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央企版的“德隆”现象?
外资低价并购方案频受挫
“央企下属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控股股东资产,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监管层会支持使用定向增发方式。”
本月5日,高盛在中国的并购再次被拒。根据公告,福耀玻璃(600660.SH)向高盛集团旗下GSCapitalPartnersAutoGlassHoldings(高盛汽车玻璃公司)定向增发股票一事再遭证监会否决。
福耀玻璃向高盛旗下公司定向增发约1.1亿股A股,发行价格为每股8元。而在上述方案提交发审委审核前的交易日,福耀玻璃股价报收30.69元,接近定向增发价的4倍。
坊间理由对此解释为:协议价格与股价差距过大。但这不是高盛定向增发方案被否的全部。
“主要的原因是证监会对定向增发的限制,以及目前相关职能部门承受的压力。”一位上海的并购业专家说。
自去年8月,建投能源首个定向增发被否决以来,因为定向增发而被否决的定向增发案例已经在30家左右。7月4日,证监会向沪、深两所下发了《注意事项》的函件,该《注意事项》的多条规定给定向增发设定限制,其中就有“董事会决议确定具体发行对象的,应当明确具体的发行对象名称及其认购价格或定价原则、认购数量或者数量区间,发行对象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至少36个月内不得转让。”
除福耀玻璃并购案被否之外,高盛对美的电器的并购也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而其对于阳之光的并购目前仍悬而未决。
对于高盛的失利,另外一位并购专家说:“高盛不满足自己顾问的角色,转而在中国市场开始扮演‘股东’可能是其频频受阻的原因。”
然而比较奇怪的是,一向令外资机构头痛的商务部不是其阻力最大的机构,反而证监会成了独掌高盛并购案生死的唯一机构。
央企热衷全国并购
2007年,与外资受挫相对比的是央企的圈地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可以从水泥行业上的并购窥得一二。
根据资料,现有的水泥行业的市场格局是:
海螺水泥引入摩根士丹利和国际金融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后已经在华东确立了领导地位,其战略布局是华东五省一市和中南三省。
山东山水水泥引进IFC及大摩资金后,拟巩固山东北部地区的市场,向天津市场扩张。
世界第二大水泥制造商瑞士豪西盟(Holcim)控股华新水泥后拟取得中部的领导地位。
而在西南,在控股瑞安之后,拉法基瑞安成功控股四川双马,使拉法基瑞安在中国的年产能提高到2100万吨,并对四川的另一老牌企业金顶形成围攻之势。
在华南,台湾最大水泥企业——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拟以广西、广东、福建3省区为主投资建厂,计划投资100亿元并购或扩大产能,力争2008年达到年产2000万吨。
在东北,爱尔兰CRH集团连续收购两家中国水泥企业(三岭水泥厂、亚泰集团),力争打造东北最大水泥企业。
在一场场跑马圈地的过程中,海螺水泥和中国建材集团已经悄然取得绝对领先的地位。
海螺水泥引入摩根士丹利和国际金融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后,也在与祁连山水泥、秦岭水泥等洽谈重组事宜。
中国建材集团,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其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36亿元,净利润1.81亿元。主营业务为建筑材料及其原辅材料等。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建材(3323hk)、北新建材(000786)、中国玻纤(600176)和瑞泰科技(002066)。中国建材集团经过战略调整和业务整合,已经把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干法水泥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并把大力发展水泥业务平台作为近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把自己打造成行业领导者。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建材集团不久前通过旗下中国建材(3323hk)组建了注册资本为35亿元南方水泥,中国建材持股75%。
按照中国建材集团的规划,南方水泥瞄准的产能目标在3000万吨左右。加上旗下中联水泥已有的2000多万吨产能,中材集团的产能已经仅次于行业龙头海螺水泥的6000多万吨水平。中国建材集团由此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水泥生产企业。
一起参与的合作组建方,还有几家上市公司。
根据江西水泥(000789)9月、尖峰集团(600668)8月公告,两家公司拟以1.4亿元、1.05亿出资合作设立南方水泥,分别持股4%和3%。同时,尖峰集团和江西水泥还分别再与南方水泥组建各类合资公司。
南方水泥其余股份,分别由浙江邦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2.5%、北京华晨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5%。
几方约定,南方水泥将通过并购及联合重组等方式,对东南经济区(包括浙江、江西、上海、湖南、福建)的部分水泥企业进行整合,通过对现有浙江区域内的目标企业整合,尽快将水泥产能占该区域40%至50%的市场份额。
对于资金使用,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曾说:“南方水泥现在可动用的资金超过100亿元。”
据知情人士称,自南方水泥组建以来短短几个月,已有1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包括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行业企业被并入旗下。
见证中国建材集团扩张速度的,还有把南方水泥的成立称为“一个奇迹”的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6个月的时间,联合组织了30家企业,今年年底的水泥产能将突破3000万吨,这在世界水泥产业史上也没有过。”
然而市场有人担忧,央企的突进,是不是真有能力管理国有大型企业的急剧扩张?央企的德隆版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