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朱玉辰:以平常心准备股指期货问世 [打印本页]

作者: bluerose    时间: 2011-5-31 06:29     标题: 朱玉辰:以平常心准备股指期货问世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
孕育沪深300股指期货已有两年多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至今未迎来其头胎问世的呱呱坠地声。而这一漫长的等待,已创下国内现有证券、期货交易所开业艰难之最。
办公地与交易繁忙的上海期货交易所隔街相望的中金所,仍外表平静地徘徊于中国金融期货时代大门前。
上月10日,在“2008陆家嘴论坛”上,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谈到股指期货的破茧而出尚有待各方看法、认识的统一,并呼吁各界以平常心对待股指期货这一资本市场上必备的基础性制度设计。
朱玉辰在论坛上表示:股指期货,是股市的必需品,不是奢侈品;能让投资者“过春天”,也有办法使投资者“过冬”。
回归本来面目的必要性
“2008陆家嘴论坛”上,朱玉辰有关股指期货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的发言,让人们深感曾被“妖魔化”如今又成为救市稻草的股指期货回归其本来面目的必要性。
朱玉辰对具备做空功能的股指期货的描绘,一直有个颇形象的比喻。他认为,把股市比作一辆汽车,汽车需要有前进挡,踩了油门就可以向前开。但汽车也需要有刹车挡和倒车挡,如果没有,这辆车是开不稳的,开快了就会翻车。
股指期货筹备两年来,已成为世界上波动性最强的内地股市,经过了两轮大的波动,上证综指由2000点上升到了6000点,又很快由6000点调整到3000点。在人们心目当中,一直感觉股指期货出来以后会带来一波重大行情。牛市的时候,大家都感觉这会带来一波重大调整行情,而熊市的时候又期盼着把这个品种作为一种救市手段。
其实,即将开启中国金融期货新时代的股指期货,在前期的争论不休中已被赋予太多寓意而超出其承受之重。这本来就是一个工具而已,一个技术手段,一项基本的制度设计。“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来讲只是一种必需品,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什么非分之想,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要作为一种基础制度考虑、完善它,这是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股市高震荡的一种有效机制。”朱玉辰称。
股指期货虽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但机构投资者的适当运用,确实可以帮助其度过股市的“冬天”,并发挥其应有的稳定市场作用。“发展机构投资者为了什么?为了股市的稳定。可是机构投资者在股市当中没有发挥更多的稳定作用,它的行为和散户的行为基本差不多,或者可谓大散户,这还是因为缺少工具、缺少产品,机构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朱玉辰说。
经过今年上半年股指的大调整,曾对参与股指期货兴趣不大甚至反对其推出的基金经理们,已迫切感觉这个时候推出此工具的重要,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增加很多策略性。
同时,中金所推出的股指期货、期权等场内衍生品,作为基础衍生品,将来还可以为金融机构的场外衍生品提供配套支持。朱玉辰相信,银行等众多理财机构以股指期货为风险管理基础工具推出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将把整个金融业的创新带进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金融期货拓荒者之一的朱玉辰,在以平常心稳步推进股指期货的备战工作同时,还将与其团队一起时刻面临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严峻考验。
扎紧篱笆
去年“两会”期间,作为期货业内的全国人大代表,朱玉辰已建言“以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安全”。他在阐述新形势下我国应树立的新型金融安全观时认为,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进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充满国际竞争的时代,发展金融衍生品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信号的传递效率,改善宏观调控效果,增加金融体系的弹性,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有利于掌握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动权。
在“2008陆家嘴论坛”上介绍中金所筹备股指期货的总体思路即“高标准、严监管、稳起步”时,朱玉辰已颇有信心地表示,目前的股指期货筹备工作虽仍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中国的“防盗门”却将是最好的。
朱玉辰介绍,中金所在设计有关股指期货合约及监管制度时,“把全部的股指期货控制风险的规则都搬来了,一条条进行梳理,目前可以讲我们的防范措施是最强的”。
如保证金比例,国际上普通的标准是5%到6%,而中金所近期月份高达15%到20%,可以说交易所管控风险的手段都用到“极致”的状态,这虽然会带来市场的运行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但好处是会带来稳健。另外,中金所充分准备了很多风险的防范预案。故朱玉辰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防盗门”将是最好的,甚至已经到了比较苛刻的状态,而其目的就是保证产品的稳起步,让这个产品有一个缓冲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求适度地发展。
其实,为抵挡境内外“群狼”的突袭,中金所早已开始“扎紧篱笆”。去年6月中金所正式出台的八大风险管理制度中,除引入了分级结算制度、结算担保金制度等国际先进的监管制度外,还构建了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自动化风险预警系统。去年8月中旬,中金所还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公司,于上海签署了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之间跨市场监管协作的“1 3”协议。
学者型总裁
现年47岁的朱玉辰,在1988年已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创建工作。他有着几乎完整的期货从业经历——从期货理论专家、期货市场设计者到期货公司总经理、商品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期货业协会会长、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
在1986年攻读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时,朱玉辰已于《财贸经济》等经济刊物上发表《构造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的系列论文,从此其人生与期货结下不解之缘。
1988年任职于商业部的朱玉辰,成为国务院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的核心成员。1990年,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进行工作研修后的次年,朱玉辰担任商业部粮食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参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前身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筹建,从而由对期货市场的理论研究投入到国内期货市场的建设实践中。
1993年,朱玉辰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开始创办中期上海公司。该公司不久由1人发展到100多人,当年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量可与申银证券、万国证券比肩。
1996年底调任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副总经理的朱玉辰,事后曾回首最令其难以忘怀的上世纪末矗立上海滩市场经济潮头的那段打拼时光,但他应料想不到自己10年后又将重返上海,受命拓荒金融期货。
于1997年接任大商所总经理的朱玉辰,带领当年一个默默无闻的区域性交易所度过了上世纪末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的艰难关口,并很快奠定了该交易所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最让业内津津乐道的还是朱玉辰主政大商所期间身体力行在东北推广的“期货 订单”的现代农业产销链模式,这一“千村万户”工程有助于解决散户农民的卖粮难问题。
2006年8月,朱玉辰被证监会正式任命为筹备中的中金所总经理。这位曾在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十大风云人物”评选中被评价为“属于那种走到哪儿都讲期货魅力的学者型总裁”一如既往地拒绝媒体正式采访。
怀抱“期货谱入人生,生命从此酣畅激昂”理想的朱玉辰,其艰难探索中国金融期货新时代之路还很漫长。
朱玉辰
● 1961年4月生于辽宁省宽甸县
● 1979年~1987年,东北财经大学商经系本科,商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
● 1994年~1998年,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1983年~1990年,历任商业部油脂局购销处主任科员、办公厅部长秘书、政策法规司调研处副处长等
● 1992年~1996年,历任国际期货、上海中期、深圳中期总裁
● 1996年~2006年,历任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兼总经理
● 2006年9月,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