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合资券商重开闸:福祸相倚
[打印本页]
作者:
z1985
时间:
2011-5-31 13:03
标题:
合资券商重开闸:福祸相倚
尽管上周大盘已从4300多点跌回3000多点,但是仍然没有人质疑中国本土券商在未来的盈利前景。反倒是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让更多的人重新审视券商的未来。
根据“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达成的共识,中国将“恢复审批证券公司的设立和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
除了时间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外资投行分享中国证券市场高速发展的机遇。
合资转机
相关数据显示,按前4月的市场交易水平预计,2007年中国券商净利润有望达到730亿元人民币,接近2006年的3倍。
外资自然不会无视此等规模的市场空间。但按照现行法规,外资券商无缘中国境内的证券业务。与国内券商的合资成为他们绕过“壁垒”的路径之一。
此前,坊间已有传闻称,JP摩根与渤海证券密切接触,并商讨入股方式、比例等问题。美林证券与华安证券的合资事宜甚至“万事俱备”,只等监管部门最后审批。而花旗银行与一家广东省内的券商,湘财证券与交行汇丰,蒙特利尔银行与海通证券之间也曾不断有相关传闻传出。
但是,2006年9月14日证监会对合资证券审批工作的“暂缓”,这让一度热闹的合资事宜停顿了下来。2007年5月23日结束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根据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中国将“恢复审批证券公司的设立和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
“中方这一承诺无疑是正确的决定。它反映了中国政府对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决心。我们非常欢迎中国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说。
“内需”
与外资投行交相呼应的,是多家国内券商也正努力寻求外资合作伙伴。
一直以来,中国本土券商只能为境内上市的企业提供服务,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承销大单则旁落海外投行。绝大多数的本土券商都希望经营海外上市业务,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成为它们很好的范本。
尽管是个例外,但作为摩根士丹利参股的一家合资证券公司,中金既可以为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提供证券服务,又可以为在A股上市的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正是中金公司这一“例外”,激励着众多本土的券商。他们希望通过合资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未来和“中金公司”一样的一员。
有消息称,川财证券经纪有限公司正在引进外资,改造股权结构,并有望成为西部首家合资证券公司,而川财证券的外资伙伴是世界投行巨头摩根大通。
福兮,祸兮?
从近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一份金融服务业并购活动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外资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并购浪潮即将掀起,证券公司或将成为下一个并购热点。
这份对亚洲各地230位金融服务业高级行政人员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以47%的比例高居并购目标市场首位。
对于还是“幼稚产业”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这个调查结果是福是祸,众说纷纭。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中国现在本土券商有100多家,而美国知名的投行不过10家;中国券商的资本规模一般在十几到几十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投行的资产额往往都是几百亿美元,如果不合资,“国内券商的‘小炮艇’如何与国外投行的‘航空母舰’同台竞争呢?”
长江证券公司研究部总经理张岚认为,与一般的合资一样,合资与独资相比有利也有弊。
合资可以绕开一些壁垒,充分利用双方股东各自的不同优势,迅速在新的市场、新的业务领域实现突破。但是合资也可能对双方公司发展战略的执行造成障碍,并且可能产生严重的文化冲突,影响合资目标的实现。
“合资的基本模式从当前的政策层面看仍不外两种,一是中外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新的证券公司;二是原有内资公司吸收外资股东变更为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张岚说,“是否引进国外合作伙伴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原则,即合资是否有利于公司的长期成长与股东的价值创造。”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