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山反思5年PE路
[打印本页]
作者:
richer1983
时间:
2011-6-8 11:04
标题:
李山反思5年PE路
再次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李山,仍不回避谈理想,他说,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金融梦。
此前几个月,李山加入瑞银之事,已经在媒体上沸沸扬扬,“告别PE,回归投行”的大标题铺天盖地,对此,李山给了记者两张名片:一张是瑞银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副主席,一张是涛石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涛石投资”)首席执行官。
“加入瑞银是事实,但我并未离开PE业”,李山称,三山资本依然存在。
李山的PE新路径,包括了至少以下一些关键词:平安保险、涛石投资、能源基金、重组、投行、上市。
如果一切顺利,这些关键词串起来,便是:平安保险与三山资本合资成立涛石投资,涛石投资管理规模可能为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规模的能源基金,投资并重组能源企业,最终通过投行(譬如瑞银)的力量,将这些企业推向资本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山的PE新路径,倒是体现了一个法则: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在合作方和投资方向的选择上,也似乎是很合理:从资金来源上来说,有长期投资周期空间的和持续投资能力的保险基金;从投资方向上来说,能源产业潜力无疑是巨大的;而重组和上市,则是投行们早已熟稔的。
但是,即使一切就绪,还要问个很重要的问题:凭什么是李山?过去几年PE业并未取得显著成功的李山,如今的格局之下,又如何再战?
“教训很多,思考也很多,但积累的方向,还是走得很对的”,李山也直面反思其过去几年在PE市场的“折腾”,他认为,自己变得更国际化和本土化了。
“我会更为灵活,同时,决策和思考视野会更宏大一些,比如,对产业和宏观周期的关注”,李山称。
一位熟悉李山的投资界朋友对此的点评是:李山带兵,多多益善。据了解,涛石投资第一期基金规模约在200亿元人民币。
两个美元基金为何失败?
2005年10月底,李山正式告别其一手改建的中银国际CEO的职位,开始了职业生涯的PE之旅。
在当年《致中银国际同事的告别信》中,李山写到:“一个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离开中银国际之后,我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创办‘三山’公司”。
当时李山告诉记者,PE管理公司三山资本,将会是他认定的大事业。在2005年,投行家转身进入PE业,远还没有今天这么“时尚”。客观地讲,那时能看到“中国PE业将大有机会”,李山的商业嗅觉,还是很有前瞻性的。
约翰.桑德是一位非常有中国情结的金融家。他曾直言,在他有生之年将遇到的头等大事,就是“中国的崛起”。在离开高盛后,除了三山资本之外,他还免费在清华大学教授“全球领导力课程”。
坊间传言李山和Kevin的一段“让李山羞愧和震撼的”对话是:“你今年多大岁数?”“41岁。”“你知道吗?凯撒41岁时担任了罗马执政官,但在42岁时却弃官从戎,到高卢战场上去当将军,十几年之后建立了他的罗马帝国。你讲了中银国际这么多优点,比罗马怎么样?”
三山资本第一个基金起步,便将中国的金融市场,作为主要投资方向,而在这些投资的背后,更宏大的梦想,是希望通过私人股权投资的方式,建立一家世界级的金融机构。
在投资项目的进展上,上海的保险公司、深圳的信托公司、重庆的万州银行(现为三峡银行),都已按照三山资本控股的框架基本谈定,新的政策出现,外资控股中国商业银行不可行:此路不通也!
而在Kevin看来,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实在难以理解和接受,选择了离开了。而按照基金发起时的合同约定,一个主要合伙人的离开,可以视为违反合同约定,LP投资者可以收回投资。
第一个美元PE以失败告终。当时是2007年初。
回忆这段经历,李山坦言,其实,在此之前,对于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有一些预判的,此前外资投资中国金融业股权限制的规定,也是事先有一定了解,但该项规定的执行一直是模糊的,但由于2006年花旗银行入股广发行一事,将这条规定的执行等级挑到了最高。
“事实上,如果我们在当初投资的时候,更为灵活一些,空间应该会更大一些,也不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反思这段经历,李山总结,如果第一:在行业上不限制太死;第二,不强调控股,那这只基金的命运,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与John和Kevin这样全球顶级金融家,这么长时间的共同工作,一起看项目,一起做决策的经历,对我来说,是无比宝贵的”,李山称。事实上,在中国的PE界也好,投行界也好,类似这样的全球平台,机会并不多。
第一个美元基金告吹之后,李山在做两件事情,一是继续在美元圈子找钱;同时,他开始尝试做人民币PE基金。
2008年初,Rhone Capital和三山资本合资成立的“三山.龙”基金,规模计划在10亿美元,李山开始四处招人、扩建团队。“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后,人才和项目的估值都下来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李山回忆到。
2009年3月4日,三山.龙的合伙人一个越洋电话,噩耗式的消息:Rhone Capital 因有5亿美金投资给了麦道夫的基金,不得不收缩投资,将三山.龙关闭。
第二只美元基金再以失败告终,尽管也是“不可控因素”。
在此期间,三山资本的一单投资,是1500万美金投资PPG,这也几乎是三山资本惟一一个“钱打出去”的项目。
但此后,PPG爆出一系列丑闻,包括虚假销售额、产品质量问题、债务纠纷、资金链断裂、高管相继离职这些信任危机;此后,PPG创始人力量又离开中国,长期驻留美国,并一度引来“捐款逃走”的说法;
此后本报曾几次就此采访李山,李山力挺李亮,并称,几家投资者希望可以帮助李亮在美国重新开始,6月26日与本报记者见面时,被问及PPG的终局,李山称,“PPG并未可以盖棺定论”,他告诉记者,投资之前的尽职调查,是非常详尽的,并且,“我自己也掏了500万美金”跟投进去。
人民币PE:
几次折腾后找到方向
事实上,在建立第二个美元基金的同时,李山在人民币PE领域也找到了新的机会。
2007年初,香港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三山(香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合资PE“光大三山资本”。2007年初的光大三山,受托管理了中关村[7.21 1.98%]创业投资发展中心组建一只创投基金,以高科技投资领域VC投资为主;
但做VC显然不是李山这种做惯了大项目的投行背景的PE投手的胃口。
2008年,李山在山西找到了新的机会。
光大三山和山西灏鼎能源投资、中科招商创投一起,管理山西朝晖能源产业基金,这只产业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于200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产业基金试点之一。
中国的能源按储量94%是煤,按产量70%是煤。中国是世界能源第一生产大国,70%煤炭储量中,三分之一是在山西。
“我知道我找到了”。在与John和Kevin的“金融帝国梦”破碎之后,李山找到了一个通过金融杠杆可以撬动的能源机会。
但李山认为,在山西能源领域这两年的“折腾”,是非常值得的。
“我当时决定去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劝我别去,但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机会。第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二,我这个人本质上是一个书生,我知道我不太懂这个东西,那就要去了解这个事情;第三,也是背水一战,因为美元基金合作方Rhone Capital那边出事了,我要为我的团队考虑,我自己也要对市场有一个交代,有主动的,也有被迫的,我就到了山西”。
“到了山西,我才开始真正地了解中国”。在李山看来,这种“了解”,不仅仅是因为山西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更是因为,他开始明白了一句话:能源是现代经济,任何经济的血液。
但此后的变局是,2009年,朝晖能源产业基金的管理公司,变成了“光大灏鼎”,由光大三山和山西灏鼎各一半股权合资成立。但最后由于双方理念不一,最终和平分手。
由是,人民币PE这块,也夭折了。
“可以说几乎是全军覆没,只剩几个人。”李山称。其团队基本从中银国际以及其他外资大巷带来的人马,有本土经验,也有国际化背景。“还好大家最后出路都挺好”。
回忆这个时间点,李山坦言,内心是“挺痛苦的”。“我开始问自己,这个时候我是不是应该放弃呢?”
但最后我想通了,第一,投资能源业的PE一定是有机会的;第二,此前所花的时间和积累,不是白费的。
反思这段PE经历,李山的总结是:第一,PE公司没有一个好的股东结构,没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没有专业化的市场道路,这个钱是拿不来的。至少大钱是拿不来的;
第二,能源基金,需要大钱,而且需要持续投资能力,需要找到更有实力和长期眼光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能源与金融的结合,是将我以前的长处结合起来的,而且中间的这个是我在几年的积累、几年的精力,慢慢地完成了从一个门外汉,到一个投资家的转型”,李山称,山西的这段经历,他学会了更为本土化地与中观层合作。
记者了解到,仅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其资金缺口,远在千亿人民币规模,且除了资金之外,PE投资者对能源企业尤其是国企的重组能力,更为重要。
产业链联盟:涛石、瑞银和三山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反观李山这几年的PE路径,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钱,是导致基金最后做不起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直没有找到“粮食”。
退出山西的朝晖能源基金的管理公司,痛定思痛之后,李山开始琢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就要解决钱的问题。
斯时,中国的PE市场,已是“大块头”纷纷加盟,社保基金投资PE,已有几单,而保险基金入市,也已在原则上获准。
李山想到了马明哲。
2004年,马明哲任CEO的平安保险香港上市的时候,李山任CEO的中银国际是中资承销投行,这个项目被评为当年度最佳IPO,平安保险在政策层面的多项突破:员工间接持股计划得以批准保留;外资法人股锁定一段时间后可以流通等,都与李山分不开。坊间传言马明哲还曾一度力邀李山加盟平安保险。
但7年未见,马明哲是否还记得李山是何人?
“2009年9月底,我试着给马明哲发了个短信,很快我们就见面了,决定了一起做”。李山对合作之间的细节一笔带过,但他同时感叹到:人生的际遇很难说,时间会把人经历的事情都慢慢串起来。
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开新闻是,2010年5月26日,山西省政府与中国平安[46.81 0.00%]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展金融及经济领域合作等事宜进行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小鹏,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出席。李小鹏表示,欢迎并全力支持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国内外广大投资者来晋投资兴业;马明哲表示,中国平安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愿意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高速公路、节能减排等方面与山西加强合作。
但对于马明哲来说,李山这个个人只是涛石投资能成立的因素之一。事实上,保险资金进入PE投资,已是箭在弦上的事,而在投资方向上,能源产业的重组机会,尤其是能源类国企的重组,对于平安保险这种背景的公司,是可能会更有优势的。
于是,“三山”上的一块石头,滚到黄浦江的江边,就成了涛石。
涛石投资注册资本1400万元人民币(约200万美金),李山出任CEO,董事会共5人。涛石计划两年内招聘100人,“需要各种背景的人才资本的组合”。
但在涛石投资成立之前,李山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决定:加盟瑞银,出任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副主席。
“PE投资要做好,一定要有一个投行来为你服务”,在李山看来,类似高盛这样的大投行,都是“投资、投行两手抓”。由此,至少可以让人联想到一个可能:涛石投资的一些企业此后的IPO业务,恐怕瑞银是势在必得。
但涛石投资只是初步设立,其后管理的投资资金,计划在200亿左右的规模,均需要涛石投资的团队此后陆续募资。李山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三个拟投资项目进入深度调研阶段。
但,在项目的选择上,是先做小项目、先投资并运作上市、树立个好看的业绩,还是沉下心来,找时间和资金周期可能都会比较长的大项目?
“要做就做大项目,且我也适合做大项目”,李山称,这种风格也是受高盛文化的影响,但在他看来,做大PE,“三年不出手、出手吃三年”,才是大家风范。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