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PE机构人才流动背后:国内基金缺乏合伙制精神 [打印本页]

作者: moxiaocong    时间: 2011-6-16 06:56     标题: PE机构人才流动背后:国内基金缺乏合伙制精神

2011-05-16  投资者报 王月平

一些PE高管却选择离职后单飞,据圈内人士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内PE基金缺乏合伙制精神——依旧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合伙制的平行架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PE机构人才短缺。在高度依赖于人的PE行业,人员大幅流动无论对于单个机构还是整个行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因此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在高速扩张的同时防止后院起火,是摆在各家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科毕业4年多,注册会计师,目前正在准备理财师一级,怎样才能进入PE行业?”

  某论坛内,不少人在寻求跻身PE机构的方法。

  向往PE的不只是普通求职者,曾任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的胡祖六(专栏)、前北京高华证券董事长方风雷、前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执行官竺稼、前汇丰直接投资(亚洲)公司产业投资部投资董事梁英杰等投行大佬,也纷纷杀进PE领域,其行业魅力可见一斑。

  但在行业内部,一些PE高管却选择离职后单飞,据圈内人士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内PE基金缺乏合伙制精神——依旧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合伙制的平行架构。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PE机构人才短缺。在高度依赖于人的PE行业,人员大幅流动无论对于单个机构还是整个行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因此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在高速扩张的同时防止后院起火,是摆在各家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投行大佬的选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大部分人的心态,然而,对于投行大佬来说,利益并非唯一重点。

  “既然大家都去做PE,说明那里油水丰厚。看看创业板动辄百倍PE,每周动辄5到10家上市,怎不令人心旌摇荡。”某圈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私募基金也属于大投行的范畴,这些投行家的名气能给基金带来很大的知名度,而且他们的资源和专业能力也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他们操作过许多项目,以前都是给别人做嫁衣,因此就想出来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某教授如此评价。

  事实上,遵循这条路的投行家比比皆是。对于整天活跃在并购和交易之中的投行家而言,从事PE依然能够延续以往的刺激和挑战。

  年初加盟KPCB中国的梁英杰就是其中之一。

  “加盟KPCB中国以后,虽然更忙了,但心情很愉快,我感觉是在一个伟大的公司为了一个辉煌的前景奋斗。”这是梁英杰的感受。

  据记者了解,加盟之前,梁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下一步,PE正是其首选。

  “这些投行人物做PE,其根本原因还是基于马斯洛定理。他们想更大程度发挥个人价值,而PE恰恰符合他们的要求。”某观察人士告诉记者。

  马斯洛定理是指一个人能做哪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提出,而在PE界,最高级别负责人对公司管控力很强,有很大的操作权限和自由。

合伙制精神的缺失

  在外部人士涌进PE领域的同时,一些人却从公司离职后单飞。

  2011年3月31日,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周政宁、中国南区董事总经理朱建寰、董事乐文勇宣布正式离职。此前,KPCB中国的团队也爆出合伙人离职的消息,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钟晓林宣布创立江南资本,另外一位合伙人李立伟则宣布加入青云创投。

  “这是自2005、2006年以来的第二波离职潮。第一波是外资基金过来要人,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崛起形成对外资基金的人员冲击,让行业高管有机会实现单飞。”智基创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管理合伙人陈友忠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据他介绍,在资金充裕的大环境下,如今市场上并不缺钱,只是缺少管理人才。对这些人来说,有机会自立门户,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基金不断涌现,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对此,我们会以平常心对待。”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汝林琪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据陈友忠透露,是中国的合伙制不能真正体现合伙制精神。

  “合伙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合伙人能够单打独斗,每一个合伙人能够接单子、谈项目,大家彼此独立但又相互依存。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家还是喜欢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合伙制的平行架构。”陈友忠告诉记者。

  自从2007年6月1日新合伙企业法修订颁布后,有限合伙制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潘多拉盒子”才打开,虽然目前已经有多只基金采用了合伙制,然而事实上却只流于形式。

  “在很多基金内部,合伙制是一纸空文,只是注册时的一个形式而已,目的不过是为了享受一些免税待遇,但实际上,看一个企业是否合伙制的根本在于决策制度,因此很多PE机构其实并没有做到每位合伙人都可以参与决策,因而一旦有机会可以自己单干,有些合伙人就会选择离开。”某圈内人士告诉记者。

人才短缺的掣肘

  “一个人要做到合伙人级别,在行业内起码需要5~7年时间。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十年前中国没有几家PE公司,自然,也只有那几个合伙人属于合格的管理人。然而现在,众多基金风起云涌,再加上不断有国外基金进入,这些PE机构的合伙人自然就成了猎头的首选。”某行业内猎头公司的合伙人告诉记者。

  “实际上,目前中国境内并不缺钱,缺的是合格的资金管理人。因为当前市场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一个人成熟,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可以培养。”从2000年开始见证中国PE发展的陈友忠一语中的。

  根据报告,按照全国2000家PE/VC机构平均每家扩招5人推算,那么整个PE/VC行业可能会新增大约10000个职位需求。然而,中国PE/VC行业才仅仅发展10余年,有些PE/VC创始合伙人的从业经验都还不够5年。

  如此短的时间,在扩张如此迅速的行业,去哪里寻找合格的投资经理?靠“挖墙脚”获得的资源十分有限,因为其他机构也没什么富余兵力。

  事实上,每一家投资机构都不希望看到人员大幅流动,这对整个行业都将产生恶劣的影响。“中国发展创投业的时间并不长,每家机构的合伙人之间都需要耐心磨合,在磨合期间就分开,对所有人都是不利的。”陈友忠表示。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