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远策投资投资总监张益驰:奇正兼备 原创投资
[打印本页]
作者:
shootingstar
时间:
2011-9-15 10:00
标题:
远策投资投资总监张益驰:奇正兼备 原创投资
2010-08-23 任职公募时,他是理柏排名的143只仓位下限为60%的股票型基金中两年投资回报率的总冠军;转行私募后,截至2010年8月,其管理的8期产品今年以来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成立于去年10月初的第1期产品,截至上周末,在市场下跌15%的背景下,收益达到8%,领先同期成立的同类私募产品。
2002年就职华夏基金,从兴科、兴华、平稳增长、优势增长基金经理,到华夏基金投资执行副总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投委会委员,再到远策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除了“被安排”的两次,张益驰不接触新闻界。他说害怕自己的观点被断章取义,因而误导投资者,所以还是不说为好。
规律思辨 相辅相成
尽管已转入私募近一年,但在与朋友的聊天中,每每提及华夏基金,张益驰均心怀感激。几乎完整经历了华夏基金与A股市场近十年成长起伏的张益驰,因此间历练不断认识中国股市的基本特点,而对华夏老总范勇宏当年把不到30岁的他放到基金经理的重要岗位,深深感怀。“华夏对所有投研思想的平等尊重,造就了投资逻辑的多元化,也培养了一批风格各异的基金经理。”同样重要的是,张益驰在华夏8年间接触了无数上市公司和企业家,“对公司和人的种种特性风格、变与不变,我有太多的感悟,这是我的重要积累。”
张益驰未辜负华夏基金的重托。他所管理的基金业绩优异,把金牛奖以及连续三年的华夏优秀基金经理称号纳入囊中。
而通过多次的境外交流,张益驰领教了海外投资者的独到眼光,比如从2005年起持有山东黄金至今收益达50倍的QFII,也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市场认知的局限性。“中国人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是独一无二的。在海外对A股的解读面前,我们不必妄自菲薄。A股目前的特点体现了市场制度、结构、文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A股的本土机构投资者,我们必须遵循这些特点,以及它们所构成的中国股市投资生态。”
张益驰所说的A股市场基本特点有三。一是相对货币管制下形成的市场相对独立和封闭,受资金面影响极大;二是相对发行管制使上市资源仍然稀缺,重组的放松管制使资产注入频频发生;三是在GDP导向下形成一些上市公司重融资、重投资、轻回报的习性,使A股中真正成为以分红为“价值投资”标的的公司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差价投资”大行其道。
根据张益驰的理解,以认识A股市场基本特点为基础,再认识A股市场自身运行脾性,同时认识上市公司基本面,配合实战经验和悟性,就形成最终的投资决策。至于政策面和宏中观判断,那是基础功课。
“优秀投资人的投资逻辑是原创的。”原创,是建立在市场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主观预判。比如去年底,中小股票刚有受捧迹象,张益驰根据资金特性判断,新兴行业小股票的高溢价应该刚刚开始,于是迅速建仓节能材料、互联网、环境工程等小品种;今年初,通过专业测算每股矿值,建仓早前公告拟注入矿产的重组股,后又在重组受阻的预期下及时出局;最近的一次则是7月的反弹,大盘有向上动能却担心通胀引来调控,张益驰于是建仓最抗通胀的一批农业股。以上三次研判,都带出逆市上涨或阶段性领涨品种,为远策投资拉开同业净值差距贡献了力量。
在同样的市场信息或征兆面前,不同投资人的预判或程度有异,或方向相反。“原创”,并不刻意追求与他人选股的差异,但其路径必然是个性化的。科学的“原创”,一定体现主客观的相辅相成,并且,这些“原创”路径有异但殊途同归。真正的投资高手,接近于将市场规律与个性风格高度融合,浑然一体。
在华夏基金,与张益驰工位仅距咫尺的王亚伟说过,奢侈时装品牌不可能适合所有人,有的人穿上国产西服却是人衣合一,魅力四射。这与张益驰“个性的原创论”异曲同工。
攻守奇正 相反相成
在股市实战中,人们总觉得相辅相成的东西少,而矛盾的东西多:多与空、风险与收益、机构与散户等。股票本身也充满矛盾:好股票贵,便宜又没好货。
当年的浙江省高校围棋冠军张益驰,认为围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平衡与中庸。而平衡的两端,恰也是一对矛盾:守与攻,或者说厚与薄。棋厚,固若金汤,但所得实地少;棋薄,进攻犀利,但更易遭反攻。围棋胜败论实地,须攻守兼备,视盘面转换。
在股市盘面中,“厚”相当于安全边际高、波动小的股票,通常涨得慢但抗跌;“薄”相当于不确定性强、波动大的股票,涨得快,风险也大。股市胜败论一定时段收益率,同样要攻守平衡,奇正兼备,视市场转换。
多数散户好“薄股”,追涨杀跌,交易频繁,年尾发现还不如捂着一两只“厚股”收益高。职业投资人也许会偏“厚”或偏“薄”,但通常不会只顾一头,而是不断调节“厚”“薄”平衡。这种平衡感的驾驭,导致种种市场决策:何时攻何时守、怎么攻怎么守。
张益驰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也许就在于平衡感。在华夏担任基金经理时的多次攻守转换情景仍然历历在目:2005年之前的熊市中,以代表高成长的茅台、海油工程、小商品城取代昔日的钢铁汽车等四朵金花;2005年底,卖掉防御性较强的长江电力、上海机场,以代表新一轮经济景气的有色股山东黄金、宝钛股份取而代之;2007年底至2008年,因全面调控,基本以减仓而不是换股采取守势,适配医药股;2008年底,配置多个行业的低价股,在以流动性强力注入为背景的市场中采取攻势。
“厚”股往往是“横着涨”,体现长期价值,但在特定条件下会呈现“薄股”的凌厉。比如医药股,在深化医疗保障改革的背景下升幅惊人;“薄股”在特定条件下也能转为“厚股”。比如预期重组股,伴随不确定性上蹿下跳,而一旦优质资产注入明确,便可转为有强大业绩支撑而股价不高的“厚股”,上行是大趋势。而若注入的资产平庸,则又降低了“厚”度。
《矛盾论》中有两句话,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也就是相反相成。张益驰的“厚薄论”印证了这一规律。
细观时势 自知之明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张益驰的话说就是,市场中最大的确定是不确定。即便管理过华夏最大的基金,即便曾在华夏身居投研要职,被称为“市场主力”,但张益驰认为,任何一路资金只能代表一种思考方式。中国各个行业会持续涌现拥有崭新管理方式、盈利模式、团队特点的上市公司,并形成不同的市场映射。观察、学习、博纳百家,是投资人一生的功课。
面对纷繁的投资标的,对于任何投资人,“力有不逮”是绝对的,明白围棋“弃子”战略的张益驰更不否认这一点。“现在任职私募,宁可放弃不确定的机会,也不能有大闪失。”张益驰认为,私募业内某些过度宣传自身投资能力者显然违背了客观规律。
源自大局观和平衡感的对系统性风险的敏锐感觉,加上选股精准,即便市场今年以来调整剧烈,远策全部产品都保持在面值以上,为投资人带来了绝对收益。
基于中国市场的特点,以及对新兴市场各行业都出牛股的判断,张益驰的远策投资依靠兼具金融和产业背景的投研团队,覆盖未来几年最具成长性的行业,通过高度独立的研究系统,主攻成长性股票和基本面转变的价值类股票。为筛选好股,远策从基本面和估值角度把股票分为四档,每两周重新评估一次;对每个新股做定位研究;重点跟踪每季度同比环比增幅较大公司;对拟实施和已实施定向增发公司进行追踪研判。
自产品运行以来,远策分别捕捉了新能源、医疗、节能领域以及汽车、有色、农业等传统领域的成长股、突变股。同时,一批中长线运作的价值股,也开始发展为“时间的玫瑰”,为业绩增色。
看发展,张益驰说,也许别人能做大而全,但远策做不了,只能做擅长的东西,做精品屋。他认为规模30亿元左右就合适,太大了至少不适合现阶段的远策。
从公募到私募,张益驰希望在不断演进的中国股市中,体验更完整的投资人生。在此过程中,若有更多的人对他和远策的理念、风格、价值观形成认同,给予鞭策,则更感欣慰。
耿直的张益驰
张益驰出生于浙江的一个小县城,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简单朴素而深入骨髓的民俗文化,让他从小体会到:对别人说假话,如鲠在喉;借钱过年不还,如刺在脊。他也本能地用这些基本道德去比照调研中所接触的千百家上市公司和高管,听其言,观其行。言行不一,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说话和做事的“直”,让不少初识张益驰的人很难适应。反对或质疑时不留情面,让对方难下台阶;追问事实时一竿子到底,搞得被调研的公司老总在餐桌上都没几秒钟扒饭的功夫。
父亲走得早,让他独立、坚定。交际不多,但围棋帮助他一览大局,洞察细节,分析变化,拿捏平衡。在市场中,多年与国内外业内高手的交流与较量,更使他知道谦虚、学习和敬畏的力量。
张益驰说,“70后”的人内心多藏有“理想主义色彩”和“童真的浪漫与追求”,这也是远策核心团队的共同特点。
他刚有第二个孩子,俩小儿取名若渔、若米,含鱼米之乡之意,也意味着收获。他在给持有人的信中说,财富增值的结果是美好的,但其过程不仅有欣喜,也有焦虑和孤独,当市场阴云密布时,大家能感受风雨同舟。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