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二飞转投中投:中国投行旗手新起点
[打印本页]
作者:
wxs1986
时间:
2012-7-28 12:56
标题:
刘二飞转投中投:中国投行旗手新起点
《环球企业家》杂志 沈旭文 2012-05-23
核心提示:四月的最后一周,54岁的刘二飞为其在美林证券近12年的职业经历正式画上句号。这位前美银美林集团中国区主席,将成为中投旗下一只中国主题PE投资基金的“掌舵者”。
“中国投行旗手”的新起点
刘二飞转投中投,是完美的转型,还是理性的回归?
四月的最后一周,54岁的刘二飞为其在美林证券近12年的职业经历正式画上句号。这位前美银美林集团中国区主席,将成为中投旗下一只中国主题PE投资基金的“掌舵者”。
而比刘二飞深厚资历更引人关注的,还在于他即将履新的这只新基金由中投与贝莱德(BlackRock)这家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贝莱德的另一个中文译名更为人所熟知—黑岩。
“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金融危机时期仍一枝独秀的华尔街巨头,再加上第一代进入华尔街投行的资深中国银行家,这样的剧本设定堪称完美。”一位沪上投资界(微博)资深人士表示。
不过尚未公开的“剧本”显然还有其他的写法。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只新的中国主题投资基金将把主要的投资方向定位于PE领域,刘二飞将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而以二级市场投资见长的贝莱德将和中投一样“仅仅成为重要的配角”。
中投的理由
虽然美银美林与贝莱德颇有渊源,但据一位接近中投的人士表示,由刘二飞出任这只基金的负责人,主要是中投方面的想法,“BlackRock对于这个位置的人选,并没有太多的意见”。不过对刘二飞何以能被中投选中,业内人士则给出了多元化的解读。
“关键是刘二飞的声望和资历。”一位国内投行人士表示,“中投这样的主权财富基金,和黑岩第一次联合设立主题投资基金,当然不可能起用无名之辈,而会格外注意负责人在原机构所处的位阶。按这个角度,能进入中投考虑范围的至少也是高盛、大摩、花旗这样大机构的中国区主席或是中国投行业务负责人这一级别。”
如若再看从业资历深浅,在国内投资银行家中,除去前花旗投行负责人任克英及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踏足投资银行界28年之久的刘二飞更是罕有匹敌者。1984年,刚刚从美国Brandeis大学毕业的刘二飞,为了凑足赴哈佛攻读MBA的学费,颇有戏剧性地加入老牌投行洛希尔在纽约的分支机构,这也成为刘投行生涯的起点。而在彼时,包括刘二飞本人在内,几乎没有几个中国人真正知道“投资银行”为何物。
对中国的投资银行家而言,与资历相匹配的往往是人脉资源的充沛程度,这一点则被视为刘二飞获得中投青睐的关键。“毕竟是中国主题投资基金,如果在国内政府及大型企业中没有坚固的人脉基础,也是不可想象的。”前述沪上投行人士表示。
“老板虽然一直服务于外资机构,但喜欢交朋友,而且又是很早出国的那批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因缘际会让他当年结交的不少朋友,如今都成了体制内的大佬。”一位刘二飞昔日的下属就指出,“由此对体制运作的熟悉,正是中投所看重的。”
“刘在美国投资银行圈中有一定的声誉,在国内又有强大的资源,以前又一直服务于美林这样的机构,中投选他,也是希望他能发挥这种跨界的优势。这也应是BlackRock接受这一人选的原因。当然,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刘获得了中投高层的高度信任。”前述接近中投的人士分析到。
刘二飞的风格
“跟谁投不是关键,谁来投才是关键。”谈及此次中投与贝莱德的合作,一位香港投行界人士就指出,这只中国主题投资基金未来的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与中投、贝莱德的显赫背景无关,而取决于基金管理者的个人投资风格。
在这方面,刘二飞对自己的评价与圈中不少人的看法却是不谋而合。“作为最早玩投行的中国人,刘二飞的经验自不必说,他的风格也是老成稳重。”一位北京投行人士表示,“不管是最开始做承销、财务顾问这样的传统投行业务,还是后来的私募股权投资,刘领导下的美林极少兵行险招,也极少涉足此前缺乏成功案例的行业。”
在一篇自述中,刘也表示,“近20年的投行生涯我还没有一例失败”,个中诀窍正在于“注重细节”以尽可能规避风险。
然而在投行界,稳健在多数情况下并非褒义词,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刘二飞的“无一败绩”也引来部分同行对其捕捉投资机会能力的质疑。“在中国,美林没有犯过大错,但也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deal。不像大摩和高盛,他们都有开拓性地发现某一行业独特投资机会的实例,比如蒙牛及工商银行的投资与上市。在这方面,刘二飞的美林更多是一个追随者。”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就认为,“刘二飞发掘特定行业或企业投资机会的能力,似乎并不出众。”
刘二飞在国内投行领域的知名度起于2001年美林成功帮助中海油第二次上市。其后,美林又承揽了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多家大型国企在境外上市的承销工作。在此期间,刘二飞以在路演前高强度摸底投资者并精准评估心理价位而著称。然而,在国企上市业务中无力与高盛大摩正面抗衡,而又没有及时参与民企上市业务,却令美林中国区投行业务遭遇“天花板”。
一位刘昔日的下属也承认,相比于高盛、大摩,刘二飞在美林期间所做的IPO项目并不算少,但由于是2006年才开始涉足私募股权投资,“进场时间比较晚,项目规模也偏小。尤其是在四大行以及一批大国企的上市浪潮中,美林收获甚小”。
不过,此次履新将为刘二飞提供一个在PE市场重新证明自身能力的绝佳机会。据一位资深投行人士透露,中投目前已确定,这只新的主题投资基金将会把投资重点放在一级市场。而在此前,一位接近中投的人士透露,这只基金的业务范围,将可能是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项目提供支持,或是参与跨国公司在国内的重大业务项目。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这只基金的资金实力,中投和贝莱德还计划引入其他主权财富基金或养老金机构作为该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不过这一构想,同样有赖于刘二飞个人在国际投行界的声望以及资源。
“中投对刘二飞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引入贝莱德及其他LP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使对刘的任命更具合理性。”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基于此,与刘关系良好的主权财富基金或养老金管理机构,是最合适的选项。”
然而,尽管有着来自LP的充分信任及可观的资金能量,刘二飞所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金融危机后的一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已经接近尾声,而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决策也因中国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而更审慎。这样的市场上,刘的机会并不多。”一位资深PE人士表示,“在猎物匮乏时,敢于冒险者才更有可能成为赢家。”
BlackRock的逻辑
与贝莱德联合运营基金的决定,似乎再一次印证了中投挑选合作伙伴的基本原则:知根知底。与曾和中投在国内房地产基金领域有过紧密合作的黑石(BlackStone)一样,贝莱德的股东中同样有中投的名字。这种股权关系的连结,在帮助中投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同时,也使得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发挥路径格外引人遐想。
早在2008年,贝莱德就曾推出币种为港币的贝莱德中国基金,其70%的份额用于投资在中国注册成立或在内地进行大部分经济活动的公司股票。而这一基金也先后持有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中国人寿及安徽海螺等多只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股票。而在2011年获批QFII资格后,市场也曾多次传出贝莱德有意配置A股市场资产的消息。
可是,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在中国区域的发展却显得低调而缓慢。有投资界人士表示,贝莱德在亚洲的中心仍放在日本市场,而仅在香港、俄罗斯等市场保留少量的资产配置。
而在此次与中投共同推出中国概念基金,尽管贝莱德或许在基金的实际运作将不会发挥主导作用,但其会否借助该基金投资中国市场,也成为投资界关注的焦点。来自中投方面的表态,更使得这种可能性被迅速放大。一位中投高级官员就表示,这只基金的宗旨之一就是“投资中国”。
不过如果贝莱德借道该基金开拓中国市场,虽可借助中投及刘在国内的巨大资源,但势必面临这样的难题:中投毕竟是由中国财政部以发债形式购买外汇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其联合运营的基金一旦将投资方向转回国内,它又该如何向股东和民众做出合理解释呢?
作者:
barberry
时间:
2012-7-28 12:57
符合中投和刘老板的特点,都稳健。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