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经济前景可能更像1998 年
[打印本页]
作者:
toocfatoo
时间:
2012-9-12 10:01
标题:
中国经济前景可能更像1998 年
从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看,中国经济更象1998年。经济触底之后并没有回升,而是在底部持续了5年的时间。现在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多关注的是经济什么时候见底,而真正的应该重视的是经济在底部持续的时间。我们认为在找到的新的增长动力之前,今年中国经济7上8下的状况可能代表了未来的常态。去产能、消化金融风险、转变增长方式需要时间,上次用了1998-2002年近5年的时间,这次也可能需要3-5年。
内容摘要:
之所以把这轮宏观经济调整和1998-2002年相比,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确实和当时非常相似,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经济的演变也会和当时比较相像。
首先从需求侧看,都面临着老的动力衰竭和新增长动力匮乏的问题。
1998-2002年的经济调整原因有很多,譬如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宏观政策的失误等等,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过改革开放之后20年的发展,居民的基本需求如衣食和家电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基本得到满足,缺乏新的增长动力。而目前的情况也基本相似,支撑过去10年高增长的两大引擎双双调整,房地产市场增速放慢,出口受到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调整而放慢,中国急需要新的增长动力。
其次,从供给侧看,大量的产能过剩需要消化。相对于需求,供给的刚性和路径依赖性更强。伴随着居民基本需求的满足,1998年前后,中国从短缺经济开始过渡到相对过剩经济,在商务部每半年一次的600多种商品供求调查中基本上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行。而目前的情况也非常类似,不少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价格下行,效益恶化。不仅仅是依附于出口和房地产的重化工业例如钢铁、水泥、煤炭、玻璃等过剩产能需要消化,甚至在风能、太阳能的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这使得一般工业品制造业持续低迷。以PPI为例,从今年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5个月下跌。
第三,从金融领域看,这两轮调整都可归结为资产负债表性质的调整。上次的重灾区是企业和银行(在政企不分、政银不分的情况下实质上也是政府),地方的投资饥渴、预算的软约束,导致企业高负债,银行高坏账,企业负债率高达85%以上,银行坏账率高达30%,基本上都处于破产边缘,国家用了3-5年的时间通过债务重组、剥离三产、下岗分流等措施逐渐消化了企业高负债的问题,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逐渐解决了银行的问题,经济才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次的重灾区则是地方政府和银行,而企业的问题似乎不大。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看,总体情况尚属健康。可能的问题主要在地方政府和银行。
经济调整带来的土地收入下降、税收收入下降凸现了地方的债务和隐性债务问题,地方资金压力加大,需要通过开源、节流、变土地财政为国有资产财政等方式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优化,这一个过程总体上呈现收缩性,对短期经济恢复不利。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