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用流动性过剩解释股市现象是无用的循环论证 [打印本页]

作者: Jarvia    时间: 2009-8-5 11:32     标题: 用流动性过剩解释股市现象是无用的循环论证

用流动性过剩解释股市现象是无用的循环论证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日前撰文反驳国内经济学家对股市的看法。他认为,国内对股市的评论,往往有过于直接地用宏观经济的情况来解释股市变化的情况。流动性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信贷再多,不等于这些钱会流进股市。即使没有信贷,国内居民也有22万亿的储蓄随时在寻求投资方向。如果真像有的经济学家说的,有2万亿的信贷流入股市和楼市,这也不是因为钱多了所以股市上涨,而是因为股市上涨了,有人觉得有赚钱的机会,所以千方百计地将借来的钱转入股市去寻求短期盈利的机会。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社会上的流动性未必等于股市中的流动性。投资者的信心是决定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是否会转变为股市流动性的阀门。流动性是否充沛无疑对股市的价格波动会产生影响,但是,股市的运动有它自身的规律。外在的流动性条件是通过股市自身的机制而发生作用的。


作者: Jarvia    时间: 2009-8-5 11:32

基金内部多空争辩目前非常激烈

7月基金销售市场一片红火,基金对外观点亦一片看多,异常统一,但这仅是表面现象,一位券商人士表示,最近几次与基金公司之间的沟通,发现各家存在明显分歧:一种观点是,今年以来获利不菲,现在市场太过疯狂,所以要抛出获利的股票,等到市场回调时再补回来;另外一种观点是相信市场趋势一旦形成,涨势会出乎大多数人意料,所以坚决持股。这种分歧不仅仅存在于基金公司之间,还存在于一家基金公司内部,基金经理和投资决策委员会之间,不同基金的基金经理之间,还有同一只基金两个基金经理之间。经历了7月29日的大跌后,前一种观点逐渐占据上风。观点的转变反映在操作上需要量的积累。有基金经理认为如果出现连续大跌,后果将不堪设想, 像基金这种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都会设定止损点位,一旦股票跌破该点位,便会倾仓抛售。 7月29日有股基金势力在砸盘基本得到了共识,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上真正参与的资金事实上业已不多, 目前市场上投资主体就剩下基金活络。散户已经恐高、券商资金并不多、私募基金早已歇菜,而新基金现在建仓速率更有些夸张,老基金虽谈不上减仓,但结构性换仓的力度也非常大。


作者: Jarvia    时间: 2009-8-5 11:32

全球股市7月流火

刚刚过去的7月,全球股市联袂上演火爆行情,而上证综指以15.3%的涨幅名列第一。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球各主要股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A股市场涨幅继续居各主要股市之首:深证成指7个月涨幅达到110.7%,上证综指涨幅也达到87.4%,将第三名印度股市BSE指标股指62.4%的涨幅远远甩在后面。亚太股市方面,中国香港恒生指数前7个月从14387点上升至20573点,涨幅达到43%;该指数在7月份的累计涨幅也达到11%。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也有16.9%。美股方面,三大股指中表现最为强劲的是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达到25.4%,在过去5个月该指数更累计上涨了44%;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为4.5%。美国三大股指7月份的累计涨幅都超过了7%。欧洲股市的表现相对显得有些平淡。德国DAX30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最大,为10.8%,而法国CAC4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只有6.5%和3.9%。新兴市场仍是全球股市中的一大亮点,其涨幅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俄罗斯股市RTS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达到61%,印度股市BSE指标股指的涨幅为62.4%,巴西股市Bovespa指数的涨幅为45.8%。


作者: Jarvia    时间: 2009-8-5 11:33

末日博士称全球经济下滑将持续到年底

经济学家鲁比尼称,发达经济体在政府大规模金融和财政刺激举措的提振下呈现触底迹象,但全球经济仍将在年底前处于衰退之中。鲁比尼表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目前都呈现出见底的迹象,但是在明年下半年和2011年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全球经济2009年可能萎缩2%,在年底前仍将处于衰退之中,但明年可能增长2%-3%。那将刺激商品价格走高。预计商品价格将较当前水平上涨,但如果全球经济复苏状况弱于预期,则依然存在出现调整的风险。但他称,除了复苏萌芽之外,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明年下半年经济可能步入W型衰退的第二轮衰退期。他预计明年美国住房价格将进一步下跌13%,目前该国住房价格已经较2006年高点下跌了27%。他认为,中国政府加大银行信贷是必要的,但现在是时候回笼过度信贷了。中国确实存在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但信贷的增加是必要的。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