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退出 前提明确
在《报告》中,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专门辟出“专栏3”——《国外中央银行零利率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影响》,详细论述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
央行指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退出应以危机的影响基本消除、经济恢复增长为前提。在实践中,需要对退出时机和力度作出准确的判断。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个专栏虽未涉及中国,但其实中国也正面临同样问题。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趋势下,这也是对中国所施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工具以及政策协调等方面给出了较为定性的答案。
关于退出工具的选择,央行认为,除了逐步缩小应对危机的数量型工具规模、适时运用常规工具外,也可以考虑其他创新工具,以保证在经济复苏时既可以较快地回收大量流动性,又不会使信贷市场发生较大波动。
而对于货币政策与财政等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与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问题。央行认为,应避免政策效应的漏损,或以邻为壑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损害。
6月25日,美联储宣布暂不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并开始暂停或不再延续部分数量型宽松工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于7月21日公开表示,美联储已考虑退出策略相关问题。
兴业银行(601166)经济学家鲁政委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美国来说,政策的退出很可能是在GDP增速转正和失业率见顶回落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后就会很快启动。
在具体时机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回稳快于当初预期,很可能最终使政策退出的时间点比当初市场预计的有所提前。
他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来说,美国何时退出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非常重要制约因素,在美国同意退出前,中国不大可能出现诸如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这些退出的标志性事件。
信贷投放 适度增长
记者发现,央行这份报告中的措辞也由此前的“充足的流动性”,变为了“适度增长”;从先前主要强调“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转变为更多强调“坚持信贷原则”。
由此,有专家认为,下半年的信贷问题对中国经济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对此,央行也首次做出正式表态,“动态微调”将是下一阶段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动态微调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并更强调动态收缩,应势而发。因此,货币信贷在下半年不可能再有机会出现上半年不断创出天量的情况,因为如果明年信贷余额继续与今年相当,那么通胀问题就可能会非常突出;但同时也不能“急刹车”,以免伤及经济复苏的基础,从而陷入信贷紧缩循环。
赵锡军表示,下半年央行应采取更多的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进行微调,不过,随着未来中国和美国经济的继续回升、国内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苗头,很有可能会触发国内加息和准备金调整。
鲁政委认为,如果中国和美国经济回升趋势进一步得到确认,中国最快会在明年三季度前后启动加息进程。
左小蕾则表示,今年内非常有可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将成为一个动态过程,而幅度不好做出判断。对于利率的调整,在短期内应该依然保持稳定态势。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