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眼前一亮的是,9月3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金额比前一天急剧放大。深交所统计的成交金额显示,9月3日,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环比分别增加57.48%和46.48%。
振奋人心的是,当日个股全线上扬,超过50家非ST个股涨停,其中最耀眼的是金融板块。
两则传言与指数大涨
这次大涨被认为是对管理层态度的一次呼应。
对于一直受资金抽紧困扰的A股,管理层的做法是希望对症下药。
“今年以来,共有73只基金完成募集,募集总规模为2358.3亿元,另有11只基金正在募集中,很快也将进入建仓期。另外,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业务,也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首批获批产品逾30个,按平均募集2亿-3亿元计,有望给市场带来60亿-100亿元资金。”大成基金人士测算。
9月3日,两则消息在市场盛传,传言之一就是银监会暂缓实施《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这一通知是8月中旬下发,现在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将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这不但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并且导致银行出现巨额融资需求。两者对于A股均属于重大利空。
而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该通知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更谈不上暂缓,征求意见之后可能会有调整余地。
“现在政府抽流动性,影响的只是虚拟经济,企业并没有说缺钱。但如果未来数月都只有月均3000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实体经济肯定受不了,难以持续。短期看,新增信贷太少,对资本市场情绪有较大打击,高层也会考虑市场的激烈反应。”梁红认为。
而上述会议上,梁红同时透露,“银监会控制信贷的情况下,银行还有一定回旋余地,不会仅因为监管要求就放弃有吸引力的项目,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将表内贷款转移到表外,事实上,已经有银行在这么做了。”
另一则传言也和资金直接相关——监管部门近期暂停IPO一个月。
基金自救?
若市场传言的所谓利好政策并未兑现,则反弹行情更像是机构自救。
9月3日,基金重仓持有的金融地产股表现最抢眼,而基本囊括所有基金核心重仓股的沪深300(3051.964,161.04,5.57%)指数,当天涨幅达5.57%,明显超越上证指数。
全景网的资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下午2点,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入资金131.17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入79.7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只有51.43亿元。资金流入最大的也是基金重仓板块。
上述监测数据中,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全部22个行业出现资金净流入,采掘业、金融保险和金属非金属受到资金追捧,资金净流入均超过20亿元。
支持基金自救行情的另一个核心依据是,基金一直都减不掉的高仓位。
国信证券对该日的基金仓位测算显示,虽然8月股市大幅下跌,但是“在剔除由于持股市值下跌影响因素后,8月31日相对于6月30日,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持股比例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并且略升0.22个百分点,期末为79.51%,其他各类型基金仓位变动,均在3个百分点以内。”
据国信证券测算,8月31日跟二季度末相比,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降低了1.2个百分点至84.71%;开放式混合型基金仓位增加2.56个百分点至72.9%;开放式指数型基金仓位增加0.8%个百分点至95.3%。
而且对于8月以来的下跌,他们也认为,前期过快过大上涨是本因,并没有改变之前对经济趋势的判断。”国信证券上述报告认为。
虽然股市大跌,但不少基金对于市场仍然抱有期待。
大成行业轮动拟任基金经理姚瑢认为,上半年以经济复苏带动的市场回升有基础,只是回升的速度问题。
但是,宏观经济向好趋势的“远水”,似乎救不了市场下跌的“近火”。
9月3日机构自救的集结号吹得是否过早?“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8月份的宏观经济仍在持续回升,但也没有超预期的利好。资金供求方面继续偏紧,增量资金不多,新股发行、再融资等资金需求旺盛,制约行情持续反弹。市场心态也没有有效企稳,只是忽冷忽热,相对脆弱。周四虽然成交放大,有机构介入,但其中也不乏炒一把就撤的游资身影。总体看,阶段性调整的总体格局难以立即彻底扭转。”钱启敏认为。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