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业内人士纷纷否认产能“过剩”一说,但却都坦言发展已遭遇技术瓶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日前应运而生。 国内某多晶硅企业的销售总监张先生进入这个行业不到两年,拥有丰富销售经验的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甚至时刻准备着跳槽。但现在,他认为这个行业前景可观,已经彻底打消了跳槽的念头,决定在光伏产业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像张先生这样对光伏产业充满信心的同行并不在少数。尽管国务院提示产能过剩言犹在耳,业内却仍在酝酿更大规模的项目,新上项目开工的消息仍不断传来。
与此同时,多晶硅产业的融资渠道却在不断收紧。在被提示“产能过剩”后,银行对多晶硅企业的态度几乎180度转变,风险投资者的态度也趋于谨慎,不断强调被投资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业内专家表示,多晶硅产业的过剩是高耗能、低水平工艺的过剩,而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还非常短缺,竞争到最后,将是有 “心”者胜出。
自2006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暴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近两年来一直是新能源领域最热门的投资目标。地方政府都以吸引多晶硅企业为引资重点,从中西部的四川乐山、重庆、武汉、洛阳,到东部的徐州、扬州、连云港等,都在致力于打造“多晶硅基地”。
2009年,前期集中上马的国内多晶硅项目已经进入一个较为集中的投产和达产期。产能放大的同时,价格却在低位徘徊,甚至已经低于部分企业的成本线。大全集团多晶硅一期扩建1800吨项目成功产出高纯多晶硅;江西旭阳雷迪多晶硅全面投产运行;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投料试产成功;英利能源与海口市政府携手打造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项目……
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超过 50个,投资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产能将超过23万吨。其中,已投产和即将投产项目初步统计有20个,这些企业的规划总生产规模超过15万吨,总投资 700多亿元。目前,已经投产的规模逼近3万吨,即将投产的规模近3.5万吨。
与此同时,多晶硅价格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巅峰跌落低谷,甚至低于部分企业的成本线。随着多晶硅产能释放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需求萎缩,多晶硅价格从最高接近500美元/公斤持续下跌,去年底已跌至 200美元/公斤,今年最低跌至50美元/公斤附近,目前徘徊在50-70美元/公斤。
在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晶硅产业因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与传统的钢铁、水泥、煤化工等行业同时被“点名”。面对产能和价格的矛盾,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仍然在建和拟建的项目都是冲着之前的 “暴利”而来,但价格暴跌和产能过剩,使这些项目的投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多晶硅产业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后,不少企业明显感觉到信贷收紧。“总行确实已经要求谨慎审核多晶硅企业贷款。多晶硅产能过剩,贷款风险比较大。”一位国有银行的人士表示。与此同时,银行逐渐将目光转向光伏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随着中国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计划启动,产业链中下游也在逐步国产化,而其中有的环节技术门槛较高,盈利能力远远好于多晶硅项目。”
银行收紧信贷之下,投资巨大的多晶硅企业将融资目标转向风险投资。不过,多晶硅产能过剩之忧对投资者的选择已经有所影响,眼下风险投资更加关注光伏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情况。
美国光速创业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投资合伙人郑毅认为,在国内投资光伏产业,除了要看公司是否拥有制造经验、优秀研发团队,还要特别关注其是否掌握关键技术、能否把制造成本降下来。华登国际总经理黄庆举了薄膜电池巨头美国FirstSolar公司的例子。由于拥有特别的技术,FirstSola生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价格是传统晶体硅电池的一半,但其股票市值却是其他所有光伏公司的总和。黄庆认为,技术对于多晶硅企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据介绍,国外多晶硅核心技术也被几家大厂垄断,七家大厂平均成本为每公斤30美元左右,而目前中国较优秀厂商的成本也高达60-70美元。“中国光伏产业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盲目扩大产能,一旦行业的冬天来了,很多企业就很难扛过去。”郑毅认为,投资方在中国比较关注的是掌握真正核心技术、有研发能力的企业。
针对国务院此次提示多晶硅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这实际是在提醒产业应避免在低水平建设上重复。当前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弊病,而据李俊峰介绍,随着技术进步,多晶硅生产应该是低污染、低能耗的,“我国去年从挪威、日本、德国、美国进口了不少多晶硅,这些都是对环保要求严苛的国家,也在发展这个产业。”
东方电气峨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覃锐斌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多晶硅生产的工艺路线同国外差不多,但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都比较低。“就像是用同样的面粉、同样的流程做馒头,咱们用手做,别人用机器来做,最后都能做出产品,但成本、效率就大不一样。”
据李俊峰透露,国家对多晶硅产业后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低污染甚至无污染、低能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与工艺。不过,他表示,我国目前在多晶硅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是2005年,真正生效到现在就三年多,而国外在多晶硅技术方面的支持已经三十几年,他们有很成熟的技术。所以现在国家也在鼓励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减少污染或者达到没有污染。”
郑毅认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规模和技术,现在中国做大规模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核心技术上,金融危机已经给全中国的光伏行业一个深刻的教训——没有掌握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民族证券行业研究员符彩霞表示,一个产业的产品普及率达到1%到10%的阶段,技术创新将非常活跃,而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正处于这一阶段。她认为,企业一定要关注新技术,要有新的创新模式,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获得较长的寿命。
9月4日,新光硅业、江西赛维、洛阳中硅、江苏中能、重庆大全等多晶硅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宣布成立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据悉,该联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加速推进我国多晶硅行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同致力于解决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我国多晶硅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晶硅行业内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还非常短缺,在未来几年产能急剧释放后,行业必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而拥有核心先进技术的企业将最后胜出。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