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小板还是创业板
[打印本页]
作者:
hariRaj
时间:
2013-2-3 14:19
标题:
中小板还是创业板
某个农业企业预计上市前可以6000万净利润,增长速度高于30%, 目前有一家同类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这样的情况这个企业是选择创业板好还是中小板好呢?
谢谢指教!
作者:
HuskyGrad2010
时间:
2013-2-3 14:20
看不明白问题
能上创业板当然好了,估值高、收费高还节省通道
不过需要论证行业属于证监会鼓励行业,农业不属于限制创业板行业
作者:
Sunshine4ever
时间:
2013-2-3 14:20
“农业企业”,范围太广了。
需要综合具体细分行业、产品、产业链位置、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作者:
yuoska
时间:
2013-2-3 14:20
上创业板股票价格卖的高啊
作者:
giorgio10
时间:
2013-2-3 14:20
我倒觉得如果通道不紧张的话,中小板更好,创业板审核还是比较细的,而且更严厉
作者:
kingstongal
时间:
2013-2-3 14:20
现在创业板相比中小板的估值优势好像不是那么明显了,而且创业板在审核过程中更加“折腾”。
作者:
former
时间:
2013-2-3 14:20
上创业板的话,工作量大点儿吧
作者:
segalm
时间:
2013-2-3 14:20
同意八楼的意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者:
giorgio10
时间:
2013-2-3 14:20
上中小板吧,正规些,现在创业板名声不太好,退市制度定型后,将来可能退市快。
作者:
tikfed
时间:
2013-2-3 14:21
一、从保荐的角度看:
1、今年以来,创业板对行业卡得很严,很多撤回材料或当场就不受理的;因此要看是否符合证监会鼓励的九大行业。
2、对券商来说,成功率也是第一考虑因素;省通道是第二考虑因素,在两板皆可的情况下,若通道紧张,则是第一因素。
3、创业板持续督导3年,比中小板多一年。在两板皆可的情况下,保代个人也会作为一个考虑因素。
4、且创业板审核较细,同一个影响幅度,创业板会“斤斤计较”,要求作为补充披露的内容也多;例如,创业板平均反馈意见50题,口头反馈次数也多些;多出信用情况核查等等。
二、从企业角度看:
5、上述1、2关系到成功率和进度也是企业首要考虑的。
6、中小板是成形的板块,板块风险小;创业板目前上市家数为276家,业绩方面并没有带来大家预期的成长性;目前创业板退出退市制度,对提高二级市场投资活跃度不利;企业家也会考虑制度的风险而转报中小板。
7、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已经下来,和中小板差异不大,取决于企业质地、行业前景,无论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已经不会因创业板之名而给更高的市盈率。
8、如果创业板在进入门槛仅仅规模方面有所降低,而监管部门对谁选择到创业板上市、发行市盈率和交易活跃程度则均无法影响,那么创业板前景尽管在中国经济保持7%或8%以上增长、企业数量方面容量尚有的情况下,不会成为香港等东南亚地区小经济体的创业板,但是无望成为纳斯达克,很可能成为中国A股市场的小小板(从这个角度看,若国家给创业板定位更重、更高的话,之前应等市场成熟,在中小板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扣除传统行业后转为创业板比较合适)。
9、监管部门可以做的是,除明显成熟、传统的行业(如钢铁、公路运输)外,应仅强调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则通过该指标刷选了一次)、行业前景(仅强调盈利模式和行业是否为未来社会所需、空间是否大,不同于所谓的新兴)——还是要坚持邓老的不管黑猫白猫原则,给予更宽的审核口径,而不是在细小问题上造成审核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进度和发行节奏上输于中小板,这样创业板才可能形成有个品牌,才能有别于中小板、吸引好的企业,才能体现出成长性、让市场给予更高的市盈率,创业板才有希望发展壮大(数量上及经过若干年后某些企业不成为腾讯、微软和苹果、也可成为阿里巴巴、雅虎),并保持较好的活跃度;另外,可以加大对企业和中介的处罚力度(在证券市场法制方面作为更大力度监管的试点),而不是将所有程度前置,让中介对所有事情无边界地加大核查,但在审核上可考虑给予更快、更灵活的机制红利。另外,所谓的新兴往往也是风险,且门槛很快几年就降下来(技术复制、人才流动),往往成为中国洪水般资金流涌入的行业,新兴而利润率更快下滑;例如21世纪初的软件、互联网是少数发展起来或存活得好,更多是微利生存或干脆没了;这种行业,市场空间在,但各地方的扶持下、在中国货币和人力充裕的情况下,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一大批企业,万分之几的存活率就不错了;从而,如果创业板单纯强调新兴,那么风险就比较集中。说不定九大新兴在十年后,4个成为风险高的行业了。例如风电设备产能,不是没几年就市场饱满了吗?
10、总而言之是风险与报酬的匹配,监管部门面对企业家和投资者,给予创业板更严的监管(但不应无边界前置)和更高的退市风险(也是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同时,应给予创业板相应的“回报”、吸引优秀企业家,让上市企业体现出恰当比例的成长性和行业结构,让真正有成长、有自信的企业和对企业有信心的保荐机构选择到创业板来。想一想,仅在规模放低了门槛,又做不到对盈利模式和行业空间真正的实质性审核,对发行市盈率和交易活跃度又无法左右,但让企业家和保荐机构在正常、合理的核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盈利模式、发展前景实质判断之外,感到繁琐,创业板前景会好吗?
若不是因为规模稍低了点、又有通道复用、排队分流(中国企业多)的好处,现在就走下坡路了。——创业板276家就是这样出来的,但上述这些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质量、不能吸引企业家、不能形成积极的品牌效应。从未来短短若干年看,创业板没有成为香港的创业板,仅仅因为中国人口多、市场大,经济尚可,企业较多。若不幸仅仅如此,悲哉否?
作者:
economicz
时间:
2013-2-3 14:21
通道其实就是占用保荐代表人的名额,因为签了一个创业板项目后还可以前一个主板或中小板的项目,所以说节省了通道
作者:
torontoanalyst
时间:
2013-2-3 14:21
哦,谢谢楼上指教。
那么如果先签了中小板或者主板的项目,同样也可以再签创业板吧
另外,不知道创业板和中小板排队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哪个更快一些呢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