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地产业的2005年谁进谁出?
[打印本页]
作者:
仙踪林
时间:
2005-3-17 10:01
标题:
中国地产业的2005年谁进谁出?
1993年的中国房地产,不过是在海南上演的一部大片,房地产启蒙者就像好莱坞大片中单刀赴会的英雄,那时的惊心动魄只属于少数人;1998年,房地产被抛向市场化之后,有人称房地产开发呈“合围垄断”状,直至2002年,地产开发只需要10%的投入即可借银行杠杆撬起的不是秘密的秘密才公诉于世,这时房地产的流光溢彩只属于一个圈;2005年,把这个圈围堵起来的高墙终于倒塌,资源开始重新配置,每一次资源结构的变化,都是一次商业格局剧变的契机,即便房地产开发的利润从30%降至10%,但对于圈外之人而言,这里仍然是投资回报的福地。
房地产业:制造业资本的理想温床
进入房地产业,成为诸多制造业企业在完成初期资本积累之后的优先选择。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发酵的土地、信贷紧缩政策,使由银行垫款买地、以极少资金即可成为开发商的时代一去不返,这使得没有现金实力的“拼缝”式发展商难以为继。这正好成为诸多拥有“现金流”企业问鼎房地产的天然屏障,相对于家电业的利润仅有2%,IT业的销售利润也只有2%-3%,尽管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由30%-40%降至10%-15%,但相对于价格战已然打到“牙齿”的家电、IT等制造业而言,房地产依然高悬于投资回报的塔尖部位。
中国地产联盟:房地产业合纵连横的2005
伴随政府对土地及资金游戏规则的双重修订,房地产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正如华高莱斯总经理李忠所言:“在政策越来越严厉的前提下,房地产企业必然热衷于双赢或多赢游戏,而不是只竞争不合作的零和游戏。”
从去年开始,这个行业中最强悍的企业之间,合作日渐频繁。郑州联盟新城的奠基,使得自称“大公司俱乐部”的中城联盟终于从务虚走向实体;万科也与招商地产联手从政府手中竞得位于天津西青区22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
然而,迄今为止国内鲜有成功的同行业间联盟的案例。集体开发项目,将直接涉及到各个成员单位的切身利益。从未有过类似经验的中城联盟将如何化解地产联盟潜在的利益纠葛?地产企业之间大规模的联盟究竟能走多远?
房地产行业兴起投行之热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大量的创业者总是与皮包或者概念公司紧密相连。很难想象,在经历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房地产行业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却还会出现新的创业高峰。但是与1990年代创业的第一轮高潮不同的是,这一次创业的热点不再是成立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去拿地盖楼,而是更为专业性的服务公司,尤其是从事融资代理业务。覃晓梅称,她以前的同事中已经有3个人跳槽单干,他们的主要方向清一色为金融中介。新一轮的创业高潮也许恰恰证明了房地产行业资金门槛前所未有地提高。“资金”将成为刚刚到来的2005年惟一不变的主题词。
2005年:房地产业融资之变
始于2003年中期的行政性银根紧缩终于开始显示效力,也同时滋长着其他金融工具的机会。就在这一刻,多种海外房地产基金将有可能在2005年攻城略地,在中国展开较量;信托业在有望突破200份限制的同时,有可能成为衔接多种金融工具的媒介;外资银行放贷业务走向新的领域,地下融资暗流涌动。尽管如此,2005年房地产企业只能自求多福——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对于80%以上的房地产企业仍然只是一种呼声。(来源:经济观察报)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