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10-6-21 18:05:00的发言:

基金经理考CFA确实是没必要,不然就是死脑筋.他们想的都是怎么战胜市场,怎么出名,怎么建老鼠仓,怎么PE腐败.考CFA干什么呢?考CFA是自缚手脚,他们干的都是违反CFA执业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事情,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基金经理都是CFA,中国的基金经理对CFA都不感冒.因为他们不想考,不敢考,没必要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1 18:13:41编辑过]

美国CFA的大头是Pension,Endowment,Foundation,个人资产管理,和国内的基金大头有屁关系?你就算把老鼠仓、腐败全消灭了,照样是大不同的东西。另外,美国的乌鸦就不黑,你以为美国赚大钱的是靠努力遵守职业操守、认真分析稳健投资来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柠檬色的快乐在2010-6-21 18:21:00的发言:

你要这样说的话名校研究生CPA啥的都没必要考了,真正的投资大师有几个出在基金里,基金经理那水平,你看看现在几个基金是一直赚钱的,按5年计算,还不如人家私募,私募有小学水平就够了,根本不用考这考那,基金经理也就那回事,拿中国建筑,申购中国化学,都是基金经理干的事,那是不是说明读了名校硕士考了CPA还是废柴一个?

问题是财大本科和CPA就是普遍比CFA有用。我问多少比例的金融牛人是CFA,别偷换为“XX文凭就够了”,这么说自学成才连小学文凭都不要,金融牛人里多少牛人是中学以下文凭?真正金融名校学生、CPA、CFA找到金融好工作的比例如何?好的金融公司里金融名校学生、CPA、CFA的比例又如何?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88link88在2010-8-26 10:02:00的发言:

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放松一下心情,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太把CFA放在心上.更不要设定太过苛刻的目标或者时限.任何事,水到渠成,最为重要.

城里的人,总想到城外去.城外的人,总想到城里去.每个人基本都在这个人生的轮回中起伏,能掌握自己方向的人很少.

其实最近几年来,中国CFA CHARTHOLDER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了洗礼,有很多单位领导也拿到了CHARTHOLDER,甚至是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现在外汇管理局储备司和中国投资公司里CFA也不少了.而且他们大多倾向招有经验的CFA.人以类聚嘛.其实调整持证人结构也是好事嘛.在中国高端有经验的CFA持证人毕竟还是数量不足的.

另外,毕竟中国国内的金融硕士和MBA实在太水,CFA考试也有它合理存在的地方,不应一棍子打死. CFAI要卡人,其实是有许多地方可以卡人的,不必在考试上卡人.光工作经验审核,每年就可以挡住70%的中国通过三级的考生.

外国的金融硕士就不水吗?那些英联邦的授课硕,我身边一大把,包括我自己,回国不少年了,大多在小外企里拿税前10k/月。

中欧如何?排名好前啊,认识一温州大企业家族二代进了,学术背景一般都算不上。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10-10-4 17:20:00的发言:

回记忆别针--529楼

看他这个话题以前发的贴子,连投研和基金年收入多少都说不清楚的人,所以我猜楼主顶多是个会计师事务所的CPA。就是因为心态不好,才整出了这个贴子。可能看看自己年纪大了,转行不行了,眼巴巴看着学弟学妹前途光明,心里那个酸啊。

申万在招投行保荐员,年收入打底120-160万,确实是很高薪。但是楼主你想过没有,考保荐人要有两三年投行工作经验。你让这里非投行证券甚至是金融行业的人别考CFA,去考保荐人。你不时存心想误人子弟吗?

再说保荐人有这么好考的?只有CPA和司法考试双料资格的人,才有可能顺利考出。

另外,想和楼主说,你也别太酸。投行年薪真的不算什么的,可能比你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收入高点,但是和证券traider比,投行还是不行。

国外大投行的投行部门头头的年薪和bonus拿不过traide部门的头头,一个是千万美元级,另一个是亿万美元级别

我同学在阳光私募里做,去年30个亿的委托理财,他们赚取了大概200%的投资收益。作为回报,委托方给了他们20%的提成。扣除税收他们净分享8亿元人民币

CFA在美国就是主要面对理财师和资产管理公司的,不光是中国保荐人考试只关注的会计和法律,还有黄金、债券、衍生品等。CFA好好学,会有用的。至少投资的概念和框架清晰,方法了解。至于怎么用,见仁见智。机会怎样,因人而异。

楼主你不必酸,你也有大把的机会。成功和考什么试读什么书,不是非常有关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4 17:55:35编辑过]

保荐人不仅靠保荐人考试,trader更不靠CFA了,学好CFA就能投资赚大钱了?世界上哪个赚大钱的是靠CFA的知识?财务和法律却是相对最实在的东西。保荐人和trader本质都是拿佣提成,但前者风险相对较小,目前投行的目标就俩字:“做成”,什么乱七八糟的公司都能吹上市,估值分析吹得通就行,而法律法规上的东西你得实打实地保它上路,这样就需要这方面的能手,保荐人考试多少能起作用;trader你要赚钱才能提成啊,和投行一样没有关系没有背景谁给你资金、谁给你资格?分析也就那么回事,大部分只kao“权”才能赚钱,真正能起点作用的技术,CFA这种连搓皮毛都不是,把n多浅显的东西堆起来除了吹些牛没任何作用,法律法规它屁都不懂,财务它只会在空中搭最简单的阁楼,数量方法、信息技术它是外行中的外行。

而且这些情况不光在中国,全世界都一样。国内有些投行的小罗罗做牛做马收入不高(即使通过保荐人考试)倒是真的,但是也有不少拿到保荐人资格的平时不干什么活照样几百万年薪,这就是保荐人的优势,活得舒坦,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小罗罗做牛做马也要走这条路的原因;Trader你赚不到钱你混得下去?当然有不少人没本事也能赚到钱、甚至一直亏也能活得滋润,那就是他们有背景、后台。总而言之,一个普通人多多少少还是能靠保荐人考试熬到那么一天(就算从营业部做起都行,熟悉业务了--->被内聘总部了--->考试通过了--->投行部做牛做马--->熬出头。大券商投行需要牛马众多,还真能招不少没关系的小罗罗;小券商为留人才,有时要求不高、补贴不少),其中可能只需要一般的或者说合格职场人应该具备的人际关系;Trader要么你得担风险,优胜劣汰,而更多的是有背景,和CFA一点关系都没,不需要多少干粗活的牛马来分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8 15:23:13编辑过]

TOP

Albaba一句话把很可能是己方阵营的硬生生推到敌方去了。

不要鄙视读培训班的嘛,是没必要,但也不是必须不要。对花上时间的人是没必要,我每次考除了去报到睡觉都只有10几天,培训班的一些资料还是能提高点通过概率、更省些时间的。另外培训班里也能找得出些牛人。Albaba主要是鄙视CFA这个产业,培训班都是考对CFA的吹捧而盲目的新人而发财的。

柠檬说的对啊,投行包括大多数其它部门,和金融知识多NB没P大点关系,主要还是看人的综合能力。

持证人固然有牛人,但不一定相关性有多大,就像国内联合名校MBA里也牛人不少,但这种MBA就是纯粹金钱和文凭、虚荣的交易。我认识的一些持证人是培训班讲师。CFA早期题目很简单很容易过,现在题目越来越刁,但恰恰是老持证人牛的比例多,说明现在考CFA已经成为一种盲从行为,批判CFA其实对盲目的新人和坚定的考生,都是好事。

柠檬在券商,应该清楚对中国券商来说,CFA里的内容实用还是证券从业考试里的内容实用。更别说应聘上的作用,就像德意志明确要求CFA一级一样,中国所有券商明确要求从业资格考试。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柠檬色的快乐在2011-2-10 17:05:00的发言:
     好的券商比如中信和中金还是看重CFA的,我应聘过中金的实习生,别人第一句话是你一级成绩什么时候出,从业资格?广发、国泰君安别人都写了CFA优先的好吧,没见过写证券从业资格优先录用,说了那是从业资格是过家家,蹬腿就能过的东西有价值么?
    不过从业资格我也都过了,实用性来说也没什么大的价值,至少我这么认为,不就是结合我国国情紧密点么,但是拿了从业资格,再去拿了金融一流国家出品的CFA有何不可?是我们国家金融玩得好还是美国玩得好

招聘说明很多都是抄来抄去,很多CFA优先,不光是券商,这东西还不是人力部的小职员写的?很多时候你去应聘“CFA优先”而连招聘官都不知道CFA。有个银行喜欢考CFA,工商。

券商本部宁愿招营业部熟悉业务的本科生,也不要CFA1、2级的硕士生毕业生。业务至上,1、2年的经验,比CFA实用得多。

从业资格的东西,考试简单,如果全掌握绝对够实用,问题是所有考试都不用全部掌握,每年都差不多的选择题是非题当然容易过。在券商本部许多岗位直接就能用从业资格的东西,虽然还不够,很多时候要涉及法规和中国国情,从业资格里有不少相关内容。CFA,能用的真不多,而且能用的在从业资格里的证券分析里也重复了一部分。研究所可能学得越花写出来越唬人,但它也是本部最大流动性最大的部门,和其他部门大不相同。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柠檬色的快乐在2011-2-11 12:41:00的发言:

我本人就在券商本部,不太清楚你说的宁愿找营业部熟悉业务的本科生这个情况,我们这边不说投行或者研究所,连市场部总部的员工都极少是从营业部抽调上来的,更不要说是本科生了,新招的基本都是国际名校毕业的硕士生,CFA不是必须的条件,但是有会加分。倒是有在总部做的时间比较长然后去当营业部总经理的。

从业资格都是进来后走走过场随便就考了,那个东西我真的不想说了,另外CFA能用的多不多接触过投行和研究部门的的都知道,肯定有用,还有固定收益部也会用到相关知识,CFA的知识系统全面,深度也凑合了,去到哪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用处。

研究所写的报告花不花我不去评论了,是不是唬人的这个我也不好评论,你要说唬人中金的策略报告也经常失准,他家还被认为是业界投研能力最强的,薪水当然也是最高的(除外资投行外)。

另外研究所的流动性是比较高的,但是比如投行的流动性也是不低的,特别是保荐人。招聘官都不知道CFA是什么说明水准太低了,见过中金的HR,相当外资和专业,总之还是看公司吧。一般来说要求员工是CFA的公司都是大公司,也只有大公司才能PAY得起相对高的薪水,小公司要个CFA的HOLDER他也要不起养不起。

最后,招聘需求至少我们公司不是人力的人写,都用人部门自己写甚至自己招的,当然一般都是比较核心的部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1 12:41:29编辑过]

营业部抽掉年轻人和经验少的硕士都少,但经验少的CFA二级硕士并无比经验少的其他硕士和营业部有经验的有什么优势,券商喜内聘,但不像经验少的硕士生那样一哄而上,竞聘的确实都比较适合,和部门一沟通几个里面选一个,研究所招新人,一下大几十人来笔试,这里面哪个不是硕士、名校、CFA考生什么的?最后小几人,还说不定早就内定了。去年新业务开展起来,多招些“理论生”是正常的,衍生部什么的,而融资融券之类,还不是内聘居多?融资融券人员配置会比股指期货小?你看硕士新人在新招的里面占得多那是当然的,内聘的本来就不是新招的。

CFA深度够用,证券投资分析同样凑合,不要强调个别部门个别岗位,大部分够用就行了,而且个别部门个别岗位CFA深度够不够用?够呛。而从业资格内容对大多数岗位的实用性非CFA能比。

某程、某诚都养得起几个CFA持证人,难道都算大公司?大公司老板(也是持证人)还去参加《谁来一起午餐》?不是在台下点评的那几个砖家,也不是给别人机会和他午餐的那位,而且在台上比赛求午餐的选手,不是创业时,而是已经是养了几个CFA持证人的大公司老板。

招聘要求总要通过人力发出去,部门不敢不让人力参与制定修改,特别是对新人的大规模招聘,人力主导性要强得多。部门招聘要求怎么写的?还不是按照部门岗位设置写的?岗位还不是人力批的?岗位设置还又不是和人力一块儿写的?部门自己招人人力只走个过场,那只有两种情况:人力都惹不起的高人来了;更多的是:内定了。

我部门职能较多,30多人,CFA考生2个,一个3级的一个刚持证,没人关心你考得怎么样,大老板就招聘时看简历带过一句就再也没过问过。而保代、注会之类的就有人关心,考前3、4人集体请假几天都没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1 23:02:02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albaba在2011-2-11 20:08:00的发言:

"招聘官都不知道CFA是什么说明水准太低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存在就是合理的,境内的资本市场是封闭的系统,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标杆,不信你问问招聘官知道不知道保代!水准太低的只能是被培训机构操控的互联网虚假信息培养出来的“高人们”。

 

洗个冷水澡,清醒一下吧!

接一茬,中国券商里的几大公司老总,大多对CFA也最多是个听说过的概念。我部门面试时就有分管此职能的公司副总,人家对你考CFA只有没任何语气的一句带过,问得全是你的工作经验和个人情况。人力倒是关心些CFA,因为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会说:“我们公司有多少多少欧美回来的博士、CFA。”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柠檬色的快乐在2011-2-12 17:33:00的发言:
 1、保代一般是进入投行后,由公司报名,个人没有报名资格,保代考试通过后需有项目参与经验才能成为保荐人,试问没有进入投行部的人如何报名?
2、CPA考过6门的同样是比较难的,CPA深度够,但是面窄,你领导准许你去请假考CPA我相信是研究部或者投行部的,其他部门的领导也不一定待见CPA。另外CPA对口的是类似四大之类的机构,对于投行面试有一定的帮助,但限于内资投行,对于外资投行别人还不一定承认中国的CPA,对于研究部,CPA不是硬性要求,CFA对于财务分析方面胜过CPA,但不可否认CPA在金钱投入方面性价比高,但是时间和精力投入一样是很大的
3、最后,我不知道LS讲的公司副总是哪个公司,是中金中信的,还是20+小券商的,一般券商的部门副总貌似大专加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我都有见很多,不看重CFA不知道CFA貌似很正常吧。我公司是国内净资本前十的券商,公司部门的副总不清楚CFA我都觉得很正常,但是总裁就会很看重CFA这类专业证书(他给我们讲演的时候都会提到)

      上次中金二面我的是营业部老总,三面是华南区的总监,前者有广发投行部数年工作经验,负责承销了很多中小板项目,后者是香港人,现BASE在中金深圳,负责整个华南区业务,两者对专业方面有较高要求并看重CFA的成绩。
      总结一点,LS你所说的公司不看重CFA确实是有这种现象,但是做这一行,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此帖你们可以长顶天天顶,越多人看到越多人不考CFA越好,永远都只有少部分人在塔尖。

1、除了投行,还有其他部门有些职位也和投行密切相关,比如内核,考保代理所应当。这次政策收紧之前,营业部的都可以报保代,别说总部了。

2、no no no,许多部门用的到会计要求会计,我说的CPA那个不是请假考,而是整个职能部门小几十人都需要会计专业知识,不是研究所不是投行也不是财务部。某程的首席CFA讲师说中国注会是最难考的考试。

3、净资本前十,如果是仅仅“前十”,就别来看不起这个副总的公司,人家也不是大专。不是我看不起净资本仅仅前十的公司,只是前十不前十又怎样,中金的净资本就不高。


非常同意,能给盲目的人泼泼冷水,对他们和对我们都是好事。如果不是随大流,考CFA是表明你对这个领域的学习投入;如果是一拥而上,考CFA被挤成考试技巧、题海战术。“含金量”自然不一样。“塔尖”就算了,如果花3月以上认真看书做题,3级不适应就多考几次,通过CFA考试不说明任何问题,只说明你花时间了,CFA的考题和四六级一样规律,和人的素质无关,只是熟练度的问题。任何大规模考试和“塔尖”都无关,被拐儿童随便挑一个,只要智商不低于100,情商过得去,我训练他10几年到成人,课余时间全部看书做题,3年过英国精算都不是问题,别说CFA了,难道我这种训练就成了精英教育了?仅仅是投入时间而已。高考状元年年高考靠复读班给奖金敛财,充分说明问题,什么人工作干得好?工作专家;什么人考试考得好?考试专家。我有个朋友数学天赋不怎么样,入大学毫无准备的摸底测验分数很低,但人家课余时间就是泡自习室,其他没任何兴趣,年年特等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就是精算师,工作也不见得多塔尖,很多没任何“师”的本科同学都不比他差,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他班里许多考“师”的,最后并无显著优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2 23:53:14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goobie在2011-2-21 18:47:00的发言:

这个兄弟说的多好啊

不能因为保荐人现在有钱拿,就模糊了考试的意义

不能指望我参加这个考试,就带给我多么丰厚的回报

而且那些说浪费3-5年光阴的人,我真的怀疑,

如果你们3-5年因为CFA,其他就全浪费了,这是不是你们自己的问题。

我一边上班,一边考,心态平和,享受生活,劳逸结合,学习知识。

我从没觉得CFA ruined my life。我的生活、兴趣、爱好也一样没少。

 

中国人里是否还是有一大部分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认认真真看书学理论、做题少的人是最悲催的。第一,他们不容易过考试;第二,他们花很多时间;第三,得到的仅仅是理论,难以实践,在中国更难;第四,想实践理论屡战屡败最终放弃,一年后发现,连学到的理论也忘记了。真正功利的人倒更容易通过考试,花时间少,工作时也不会天真地想用CFA理论来纠正领导、前辈的报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