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18004
- 帖子
- 240
- 主题
- 177
- 注册时间
- 2011-5-25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再看一个过来人的自我剖析,也许能更全面地解答这个问题。
周廉,一个自称从国外回到中国企业工作的失败案例。她现在是ABB集团亚太区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1982年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书、工作,按她的说法是:“2006年底,满怀热情、不知深浅地买了单程机票,选择进入中国企业工作。”回国前,她先后担任康明斯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和沃尔玛公司亚洲区人力资源高级主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培训和项目管理经验的她,在这家中国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就萌生去意。之后,她选择了去ABB。
她说:“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那家公司很有前景,这种‘分手’不存在谁好谁坏、谁高谁低的问题,相互的吻合是最重要的。我们虽然都讲中国话,但其实听不懂老板在讲什么,而且我们的很多逻辑也非常不中国。我经常在开会的结尾时听到这样的结论‘让我再想想吧’,我就反问‘好的,那什么时候能想好呢?’后来,我才明白:‘再想想’等于‘不同意’。以前在美国时,公司在寻找解决方案时,会说看看微软、戴尔等是怎么做的,我服务的这家中国公司则经常讲秦朝某位大将、唐朝某位商人怎么做,那时,我不得不买了很多历史书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