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资源诉求催生新一轮海外并购

工业化是一个大量消耗资源的过程。从购买产品到购买资产,中国企业以获取自然资源为目的的海外收购已从一股涓涓细流汇聚成难以阻遏的潮水,迅速向全世界资源丰富的地区扩展。目前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铜、铝等国内紧缺的战略资源,已成为中国大型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目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海外投资的中国公司已超过7000家,中国境外所有投资项目的资产总和已达1500亿美元。一时间,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中国五矿集团的"走出去"行动在林林总总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它的失败、坚持与探索印证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必将经历的艰辛,回放它的"走出去"历程,想必会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所裨益。
海外投资一波三折
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五矿集团相继在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成立了44家企业。然而,记者了解到,中国五矿轰轰烈烈的"走出去"行动并非是一帆风顺,在无限风光的背后,也遇到了诸多坎坷,收购诺兰达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
去年9月25日,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和中国五矿联合发布公告,中国五矿将以现金方式,全额收购市值约55亿美元的诺兰达铜矿公司股票。当时国内对此举寄予了厚望,双方已经确定了排他性协议,这次收购在海内外激起轩然大波,虽然舆论看好这桩有可能改写中国矿业发展历史的举措,但谈判经过却是一波三折。先是9月双方兴致勃勃地宣布进行排他性谈判,把另外几家有意收购的海外矿业巨头踢到了一边。接着是加拿大国内媒体的频频质疑,直至加国总理出面支持仍不能平息。事情发展到11月,双方终因价格问题终止了排他性谈判。到去年底,这个被业界称之为"蛇吞象"的壮举,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苗耕书,这位当年被外界冠以并购风云人物的国企掌门人,也因年龄关系,在谈判破裂的前几周退休,留下了一个未尽的句号。
收购诺兰达的失意并没有阻止中国五矿"到海外找资源"的脚步。
进入2005年之后,中国五矿的"走出去"冲动更显迫切,海外并购和投资风起云涌。目前,中国五矿大手笔的海外投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今年5月份,中国五矿与智利铜生产商智利国营铜矿公司达成一项投资高达10亿美元的协议。6月20日,中国五矿和牙买加国家发展部签署了联合开发牙买加铝矾土资源等项目的协议书。
记者10月18日从中国五矿获悉,中国五矿总裁周中枢在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期间,签署了《关于在朝鲜煤炭领域设立合资企业的协议》。朝鲜贸易省贸易相林景万表示,朝鲜十分重视包括中国五矿在内的中国最有实力的公司在朝鲜开展投资和经贸活动。这次与中国五矿在龙灯煤矿设立合资企业,不仅是朝鲜在特区以外设立的第一个合资企业,更是朝鲜在资源领域的第一次开放。
近日,周中枢又透露,中国五矿有意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成立合资公司,联合开发铁矿石资源。
由贸易型公司向资源型公司转变
"中国五矿希望控制上游资源,完成由贸易型公司向资源型公司的转型,成为具有强大产业资源控制能力的大型集团。"中国五矿新闻部经理张珍荣表示,目前中国五矿正紧锣密鼓地运作着海外并购与投资,较大收购项目涉及金额高达近百亿美元。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2年,中国五矿就已开始为其战略转型在国内四处出击参股或收购矿业企业。对于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国有大型贸易进出口企业来说,由贸易型向贸易和资源结合型企业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中国五矿集团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源的争夺战中,中国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对资源的需求巨大,已是可见的现实。在中国五矿自身转型努力的背后,是对资源的渴求。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贸易公司的垄断地位逐渐丧失,需要从单纯进出口贸易业务中突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就面临着企业的战略转型,由贸易型向贸易和资源结合型过渡。凭借国家对其强有力的资金后盾的支持和多年来在销售网络上的强大优势,中国五矿将触角伸入到钢铁、有色金属领域的上游并抢得了领先的地位。正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对未来发展的正确判断,中国五矿在以贸易为基础的前提下,开始筹划向上游矿产资源的过渡。
"境外投资开矿有很多优点。"许强进一步指出,国外有稳定的铁矿石供应基地可以确保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境外开矿,一般都会有利可图;另外赴境外合资开矿,中方派人参加管理,可以以合资铁矿作为一个窗口,有机会掌握最新的矿山生产技术和矿山管理经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认为,对企业来说,买现货就相当于等米下锅,风险大、价格贵。如果企业参股或控股国外资源企业,就能大大降低成本与风险。据了解,当前国际资源的命脉,基本掌握在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今后,国际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2004年中国进口的2.08亿吨铁矿石中,通过长期供货协议进口的仅占8000万吨,剩下的都来自随时可以买进的现货市场。今年年初,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联合起来要求涨价71.5%,国内众多钢铁企业最终只能被迫接受。通过这一事件,国内企业认识到,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只能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境外投资建设铁矿,形成稳定的海外资源供应渠道。
国内政策激励企业往外走
"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与海外矿业巨头共享资源必将增强中国企业的议价权。所以中国政府非常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中央政策研究室白津夫教授认为,面对如此严峻的资源形势,中国必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两种战略,一方面立足国内,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矿产勘探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发利用其他国家的矿产资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力大大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和能力。
"国家对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今后还将给予更大的支持。"据白津夫介绍,我国目前境外开矿的规模太小,在进口矿中所占比例仅为21%左右,今后要加大境外开矿的力度,境外开矿所占比重应该增加到50%左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