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蔡洪平:福布斯富豪们的园丁

“2007年我们还会非常Strong,仅仅第一季度就已经有五单IPO蓄势待发了。市场上的表现就好像是长跑,目前我们是领跑。”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52层宽阔的平台上,眺望大海的瑞银集团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信心十足。
2006年3月31日,瑞银投资银行表示,基于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为更好地利用当前业务发展势头,宣布委任蔡洪平为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270天后,在工行发行后,Dealogic最新的数据显示,瑞银集团荣膺业内第一。
“现在的很多行业其实是在播种,到收获的时候,也是我们的时刻。”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的“福布斯富豪园丁”蔡洪平想得其实更多。
福布斯富豪园丁
蔡洪平的“福布斯富豪园丁”并非虚名。他为许多中国企业提供服务,包括蒙牛乳业(2319.HK)、中海发展(2866.HK)、大连港(2880.HK)的上市项目。在BNP百富勤,蔡洪平帮助牛根生、马建荣、魏建军家族以及张士平家族等7家国内民营企业登入福布斯中国排行榜。
2006年3月4日,即将离去的蔡洪平给BNP百富勤还留下了厚礼:玖龙纸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获得了李兆基、郑裕彤等当地富豪的青睐。玖龙纸业上市后公司市值高达30亿美金,2006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玖龙纸业创始人张茵以270亿元资产成为中国第一。对此,蔡洪平功不可没。
和绝大多数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蔡洪平也经历了插队种田、参军打仗。1977年,蔡洪平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新闻学学士学位,并从事过记者职业。
1987年至1991年,蔡洪平在上海市政府工业及运输管理委员会及上海石化工作,并参与了上海石化到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全过程。上海石化海外上市一度开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先河。
此后的五年,作为国务院国家体改委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指导小组成员之一及中国H股公司董事会秘书联席会议主席,蔡洪平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1997年,他加入百富勤投资银行,与有“红筹之父”称谓的梁伯韬同门。2001年,梁伯韬离开百富勤后,蔡洪平勇挑重担,出任百富勤投资银行亚洲区联席主管,并屡建战功。
他领导下的百富勤亚洲投行业务从2003年始连续三年被FinanceAsia及IFRAsia评为最佳中型投资银行。2005年,百富勤在香港新股上市建档人排名中(以宗数计)仅次于摩根士丹利。其中,蔡洪平协助5家中国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并使百富勤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神华集团在香港上市的承销商。
2005年也是蔡洪平最丰收的一年,前后六周时间,BNP百富勤完成了包括申州国际、百盛集团、华鼎集团和厦门港4宗中型市值企业的首次招股发行(IPO),共募集资金6.81亿美元。
2006年,国内股市走出了连年熊市的阴影。从年初至今,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均几近翻番,香港股市在“中国概念”的带动下也屡创新高。这时的蔡洪平也在瑞银这个大平台上开始一展身手了。
“我在瑞银集团学到了很多东西,瑞银集团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在瑞银集团已经9个月的蔡洪平深有感触。
金三角战略
蔡洪平认为,瑞银集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我的解释,瑞银集团标志代表的含义恰恰吻合了我们的业务范畴: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
蔡洪平解释说:“三者相得益彰。在股票发行中,私人银行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举一个例子来说,有许多和瑞银集团做过IPO或是其他融资活动的公司总是对我说:找到了瑞银集团就等于找到了保险箱。因为在瑞银集团发行股票的过程中,我们的需求总是最大的。”
蔡洪平表示:“瑞银盈利的大头仍然是私人银行业务,香港市场的总市值才12000亿美金,我们一家在全球管理的财富就是24000亿美元。由我们承销的股票为什么每次发行的时候有这么大的需求,瑞银在其中也扮演着购买者的作用,是一个‘buyer’。”
强大的私人银行业务为瑞银的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坚强后盾。中国银行IPO的总集资金额才112亿美元,来自瑞银私人银行的订单有263亿美元。“我以为是看错了,以为小数点多点了一位,私人银行的同事告诉我,263亿一点都没错。”
同样,招行H股发行,瑞银私人银行的订单是220亿美金。瑞银的私人银行可以创造一个巨大的订单,使得每一单都能成功。“越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做得越好,2006年房地产宏观调控下香港市场有新天地、世贸、绿城和新世界中国四单房地产的IPO,有两单都推迟了,但我们的照样推出,因为有强大的资金背景做后盾。”
蔡洪平强调,瑞银集团在研究和交易领域一直以来就是老牌顶级,这就好像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现在很多人在模仿瑞银集团。但这个“模型”绝对不是可以轻易建立起来的,瑞银集团的优势还是会保持的。
强大的发行实力是成功的保障,但在蔡洪平的心目中,获得客户的信任才是最为关键的。
“2006年发展得这么好,首先就是因为经济发展得好。特别是金融行业,中国国有金融改革可以说是一个高潮。同时,全球的投资者对中国的认识在逐步加深,我在行业内部多年了,以前都是中国折价,现在呢中国溢价。比如说招商银行,给中国这么高的溢价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两个方面是外在的因素。从内部看,这首先是瑞银集团长期积累的结果。”蔡洪平坦率地承认。
与此同时,瑞银在中国的步伐不断加快,并夺下外资投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多个头牌。
2003年,瑞银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QFII)的机构;2005年,瑞银成立中国首家外资持股达49%的基金公司;同年,瑞银重组北京证券,以获得中国证券公司综合类经营牌照。此外,瑞银的QFII额度已达8亿美元,为QFII之首。
一个团队两个市场
蔡洪平毫不掩饰他对2007的期待:“A股市场瑞银集团已经通过北京证券的平台获得了进入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情,它可以和瑞银集团的整体战略产生协同效应。一个是产品的协同,一个是市场的协同。比如说中国银行的IPO,2006年香港发行后回到A股发行,如果我们有牌照自然就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了。我现在要求团队的成员都要具备两个市场的操作能力,有两个市场的执业资格。无论是从A股到H股还是从H股到A股,我们都要具备资格。”
一个团队服务两个市场——蔡洪平的答案异常清晰。
近年在海外上市的股票,无论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还是创业型的如家、新东方、无锡尚德,都受到海外投资者的追捧。2006年香港交易所已经超过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了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吸引新企业前来挂牌的股票市场。
因此,为了抢滩A股市场,瑞银以17亿元人民币(合2.12亿美元)的代价参与北京证券重组,并在重组后的综合证券公司中占有20%的股份。在瑞银看来,有了国内平台,他们就有了决胜中国的先发优势。
“2007年我们有许多创新性的东西推向市场。”蔡洪平胸有成竹,“市场的协同,比如说现在有些公司发行了H股或是A股,需要在另外的市场上发行一些金融工具,这种情况下,一个团队的优势不言而喻。”对于这些创新性的秘密武器,蔡洪平给了一个形象的词汇:市场互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