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私募基金逆流地下钱庄 掘金海归股

在私募眼中,2006年开始的H股回归潮无疑是一座无风险套利的金矿。
1月15日下午2点,中国人寿(601628.SH)发力封于涨停板,N先生认为是在意料之中,“中国人寿A股3年涨到80元没问题。”这相对N先生来说,已是调低之后的估计,在中国人寿上市之前,他曾放言要等到中国人寿H股股价涨到100港元才会卖出。
N先生是深圳一家私募机构的负责人。从2006年中期开始,N先生的私募基金就通过地下钱庄把资金汇往香港,大量买入中国人寿H股。
当时中国人寿股价在10-13元港币的区间振荡。至中国人寿A股上市前夕的1月3日,中国人寿H股股价一度涨至28.85港元的历史高位,其后虽然香港市场担忧中国人寿A股市盈率过高,泡沫太大,导致中国人寿H股股价出现调整,但截至1月12日收盘,中国人寿收盘价仍在24.05港元,N先生在中国人寿的收益仍在一倍左右。
资金逆流出海
1月15日,央行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7938元,再次刷新了汇改以来的纪录。珠三角地区的拒收港币风潮使香港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货币贬值的恐慌。
但这种恐慌并没有波及N先生。半年翻倍的收益足以抹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几个百分点的汇兑损失。在深圳,N先生这样的私募并不少见,而在人民币升值、全球资本争先涌入中国大陆时,N先生这样的私募却汇成一股流向香港的资金逆流。
“通过地下钱庄汇款很简单,这边在深圳通过银行把资金转入对方在大陆开的账户,同时在香港的证券账户上就可以收到汇入的资金。”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这笔资金的总量有多少谁也无法估算,但暴涨却是不争的事实。
2006年下半年,恒生指数上涨了25.84%,恒指的上涨得益于其第二大权重股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半年涨幅达57.75%,但其第一大权重股汇丰控股却成为恒指的拖累,涨幅仅6.66%,跑输指数19个百分点。同时传出海归消息的中国网通以及中国电信的同期涨幅分别达到55.02%和73.88%。
H股方面,有海归可能的中国石油、中国平保以及交通银行同样是暴涨,去年下半年涨幅分别为37.75%、90.49%、88.80%。因为在这个时期,这3家H股上市公司就先后传出回归的消息。
“这中间肯定不全部是国内私募基金在操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中国资产增值也会吸引到国际资本参与,但据我了解,去港股套利的私募基金并不少。”另一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总体来看,现在A股市场对于H股市场的影响的确在加大,这从恒指和H股指数之间的背离可以看出。”N先生如此认为。
2006年,恒生指数涨幅为32.69%,但在A股指数带动下,H股指数上涨了93.70%。
“但在海归股的定价方面,香港完全可以掌握定价权。”N先生告诉记者,“其实这是双赢的局面,大股东同样欢迎香港投资者抬高股价,这样A股发行价就可以相应抬高。”
套利模式分歧
同为私募机构负责人,M先生在中国人寿上获益颇丰,但他的做法和N先生存在明显的差异。
去年12月中旬,中国人寿A股首发申请过会的消息出来后,M先生通过地下钱庄将资金打入香港的保证金账户中,并在18-19港元左右买入中国人寿H股。同时卖出潜力不大的A股,在A股市场腾出资金打新行动也同步展开。
1月9日中国人寿上市当天,其H股一度涨至28.8港元,收盘回调到25.6港元,中国人寿A股上市当天开盘价远高于M先生的预计,港股当天的回调也使得M先生认为A股的短炒难以为继,因此当天他们选择全部清空。
M先生虽也认同中国人寿若干年后会达到百元的说法,但资金来源决定了他不愿意等下去。
N先生的客户多是民营企业主,这就决定了他有充裕的时间证明自己的投资理念。
“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资金来源于自身具有炒股经验的人,他们可能是自身能力不够,所以将资金委托给私募,但他们一般不会和私募签订长期合同,而是要求一年一结算,并经常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提出要求。另一种则来自于民营企业主的资金,对于民营企业主而言,一年辛苦之后,如果产业投资能够赚到10%-20%的利润已很不错,如能通过股市赚到百分之几十的利润,他们就会觉得很满足,在建立了充分信任的关系后,他们完全可以签下10年以上的委托合同。”有私募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知情人士表示,私募基金更加欢迎第二种来源的资金,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伴随着长期积累下来的信用提升,私募基金也可以通过不断的筛选达到优化资金来源的目的。
私募基金资金来源的不一样也导致其对于海归股的套利模式不同。
资金来源更长期的私募会选择提前进入,而在A股上市之后继续持有,等达到目标价位后才会退出。
短期资金占多数的私募基金则会选择海归股上市消息明确之后才进入H股,然后在A股上市之后审时度势,风向不对就立刻卖出。
“在大行的唱空下,港股有所调整,我们准备等调整到位后再考虑进入H股,估计下一只回归的股票会是平保。”M先生告诉记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