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债券基础知识

[债券]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如政府,企业等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购买者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赁证,它是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其基本要素有票面价值、价格、偿还期限和利率。
  票面价值,债券的票面价值包括两点,其一是币种,即以何种货币作为债券价值的计量标准,若在境内发行,其币种自然就是本国货币,若到国际市场上筹资,则一般以债券发行地国家的货币或国际通用货币如美元,英镑等币种为其计量标准;其二是票额的数量,它根据发行时的具体情况而定。票面金额的不同,对于债券的发行成本、发行数额和持有者的分布都有影响。票面额较小,就方便收入低的小额投资者购买,市场就广阔一些、但票券印刷及发行工作量大,有可能增加发行费用;票面金额过大,就会超过小额投资者的能力范围,销售面就窄,购买者就仅只能局限于少数大投资者,一旦这些投资者积极性不高不予认购,就可能导致发行失败。另外票面价值对于发行者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发行者是以它来计算所支付的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它直接决定发行者筹资成本的高低。
  债券的价格,债券的价格是债券在交易中买卖双方以货币的形式对其价值达成的共识,它取决于债券的利率及兑付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其价格是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即使在发行时,债券的价格都不一定和其面值相等,它要视金融市场其他投资品种的收益和供求情况而定,它有时可高出票面价格溢价发行,而有时又需低于票面价格折价发行。而当进入二级流通市场之后,债券的市场价格就要随行就市了。
  偿还期限:债券的偿还期限是从债券发行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的时间间隔。债券的偿还期限各有不同,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的,为短期;二是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内的,为中期;三是期限在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的偿还期限主要由债券的发行者根据所需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债券的利率:债券的利率是债券每年应付利息与债券票面价值的比率。一种债券利率为10%,即表示每认购100元债券,每年便可得到10%的利息。债券的利率主要受银行利率、发行者的资信情况、偿还期限、利息计算方式和资本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的影响。

很棒的帖子,谢谢

TOP

三人行必有我师

TOP

 [债券投资风险因素]

  证券的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预定的投资期限内其投入的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债券来说,突出的风险有两类,其一是市场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造成的损失;其二是违约风险,它是指发债公司不能按时履行付息还本的义务。而市场风险又可细分为:
  ①利率风险。债券是典型的利息商品,投资者投资于债券主要是期望获得比市场利率更高的收益,而当银行利率发生变化时,债券的价格也就必然向其相反方向变化,从而可能造成价差损失。
  市场利率上调造成的损失具有相对性,如果债券持有人坚持到期满才兑换债券,则它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其收益只不过和现行的市场收益水平有一定差距而已。影响银行利率的因素主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及整个社会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
  ②物价因素,一般也称为通货膨胀风险。当物价上涨时,货币的购买力就下降,从而引起债券投资收益的贬值。如我国某银行机构在1991年曾发行了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0%的金融债券,由于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4%,该债券在到期兑换时的实际购买力和3年前相比就大打折扣。当然若购买的是保值债券,则就不受物价因素的影响。
  ③公司的经营风险。在持券期内,若发债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和债务状况等原因造成企业的声誉和资信程度下降也会影响二级市场债券的价格,从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④时间风险。债券期限的长短对风险是不起作用的,但由于期限较长,市场不可预测的时间就多,而愈临近兑换期,持券人心理感觉就越踏实。所以在市场上,对于利率水平相近的债券,期限长的其价格也就要低一些。
  ⑤流动风险。指投资者将债券变现的可能性。市场上的债券种类繁多,所以也就冷热债券之分。对于一些热销债券,其成交量周转率都会很大。相反一些冷门债券,有可能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根本无法成交,实际上是有行无市,流动性极差,变现能力较差。如果持券人非要变现,就只有大幅度折价,从而造成损失。
  违约风险是指发债公司不能完全按期履行付息还本的义务,它与发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有关。当企业经营亏损时,它便难以支付债券利息;而当偿债年份企业盈利不足或资金周转困难时,企业就难以按期还本。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违约与破产不同,发生违约时,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达成延期支付本息的协议,持券人的收益可以在未来协议期内获得。而企业破产时则要对发债公司进行清理,按照法律程序偿还持券人的债务,持券人将遭受部分甚至全部损失。

TOP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债券投资的最大特点就是收益稳定、安全系数较高、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稳健的投资者们往往放弃股票投资的高收益,摒弃银行储蓄的低利息,所图之处就在于此。因此,继收益性之后,安全性便成为债券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最重要问题。
  债券作为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它与债权人和债务人同时相关,作为债务人的企业或公司与作为债权人的债券投资者就债权与债务关系是否稳定来说,起着相同的作用,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防范风险。企业或公司作为债券的发行者所采用的确保债券安全、维持企业或公司信誉的措施堪称预防措施,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正确选择债券、掌握好买卖时机将是风险防范的主要步骤。
  1.债券投资风险防范的预防措施对债券的发行做出种种有利于投资者的规定是重要的一步。在发达国家如日本,法律规定公司债券发行额都有一定的限额,不能超过资本金与准备金的总和或纯资产额的两倍。
  金融债的限额一般规定为发行额不能超过其资本金和准备金的5倍。债券发行一般是由认购公司承担发行,安全系数高的债券当然容易被认购,这对企业或公司本身也是一种约束。
  同时企业或公司都有义务公开本公司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这种制度对企业或公司无疑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对投资者是一种保护。
  2.债券投资风险防范措施选择多品种分散投资。这是降低债券投资风险的最简单办法。不同企业发行的不同债券,其风险性与收益性也各有差异,如果将全部资金都投在某一种债券上,万一该企业出现问题,投资就会遭受损失。因此有选择性地或随机购买不同企业的各种不同名称的债券,可以使风险与收益多次排列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或分散风险。这种防范措施对中小户特别是散户投资者尤为重要。因为这类投资者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摸不准市场的脉搏,很难选择最佳投资对象,此时购买多种债券,尤如撒开大网,这样,任何债券的涨跌都有可能获益,除非发生导致整个债券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会全亏。
  采用这种投资策略必须注意一些问题,其一是不要购买过分冷门、流动性太差且难于出手的债券,以防资金的套牢。
  其次不要盲目跟风,抱定不赚不卖的信心,最终才有好收益。
  最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严密注视非经济性特殊因素的变化,如政治形势、军事动态、人们心理状态等,以防整个债券行市下跌,造成全线亏损。
  债券期限多样化。债券的期限本身就孕育着风险,期限越长,风险越大,而收益也相对较高,反之债券期限短,风险小,收益也少。如果把全部投资都投在期限长的债券上,一旦发生风险,就会猝不及防,其损失就难以避免。因此,在购买债券时,有必要多选择一些期限不同的债券,以防不测。
  注意做顺势投资。对于小额投资者来说,谈不上操纵市场,只能跟随市场价格走势做买卖交易,即当价格上涨人们纷纷购买时买入;当价格下跌时人们纷纷抛出时抛出,这样可以获得大多数人所能够获得的平均市场收益。这种防范措施虽然简单,也能收到一定效益,但却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必须掌握跟随时间分寸,这就是通常说的“赶前不赶后”。如果预计价格不会再涨了,而且有可能回落,那么尽管此时人们还在纷纷购买,也不要顺势投资,否则价格一旦回头,必将遭受众人一样的损失。
  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防范风险的措施之一。在债券市场价格走势不明显、此起彼落时,在投资者买入卖出纷乱,价格走势不明显时,投资者无法做顺势投资选择,最好的做法便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因为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做顺势投资,很容易盲目跟风,很可能买到停顿或回头的债券,结果疲于奔命,一无所获。此时以静制动,选择一些涨幅较小和尚未调整价位的债券买进并耐心持有,等待其价格上扬,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当然这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很深的修养和良好的投资知识与技巧。
  必须注意不健康的投资心理。要防范风险还必须注意一些不健康的投资心理,如盲目跟风往往容易上当,受暗中兴风作浪、操纵市场人的欺骗;贪得无厌,往往容易错过有利的买卖时机;赌博心理,孤注一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血本无归;嫌贵贪低,过分贪图便宜,容易持有一堆蚀本货,最终不得不抛弃而一无所获。

TOP

[债券投资时机的选择]

  债券一旦上市流通,其价格就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反复波动。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就面临着投资时机的选择问题。
  机会选择得当,就能提高投资收益率;反之,投资效果就差一些。债券投资时机的选择原则有以下几种:
  1.在投资群体集中到来之前投资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即某一个体的活动总是要趋同大多数人的行为,从而得到大多数的认可。这反映在投资活动中就是资金往往总是比较集中地进入债市或流入某一品种。而一旦确认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债券的价格就已经抬高了。所以精明的投资者就要抢先一步,在投资群体集中到来之前投资。
  2.追涨杀跌债券价格的运动都存在着惯性,即不论是涨或跌都将有一段持续时间,所以投资者可以顺势投资,即当整个债券市场行情即将启动时可买进债券,而当市场开始盘整将选择向下突破时,可卖出债券。追涨杀跌的关键是要能及早确认趋势,如果走势很明显已到回头边缘再作决策,就会适得其反。
  3.在银行利率调高后或调低前投资债券作为标准的利息商品,其市场价格极易受银行利率的影响,当银行利率上升时,大量资金就会纷纷流向储蓄存款,债券价格就会下降,反之亦然。因此投资者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就应该密切注意投资环境中货币政策的变化,努力分析和发现利率变动信号,争取在银行即将调低利率前及时购入或在银行利率调高一段时间后买入债券,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4.在消费市场价格上涨后投资物价因素影响着债券价格,当物价上涨时,人们发现货币购买力下降便会抛售债券,转而购买房地产、金银手饰等保值物品,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下跌。当物价上涨的趋势转缓后,债券价格的下跌也会停止。此时如果投资者能够有确切的信息或对市场前景有科学的预测,就可在人们纷纷折价抛售债券时投资购入,并耐心等待价格的回升,则投资收益将会是非常可观的。
  5.在新券上市时投资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不一样,债券市场的价格体系一般是较为稳定的,往往在某一债券新发行或上市后才出现一次波协,因为为了吸引投资者,新发行或新上市的债券的年收益率总比已上市的债券要略高一些,这样债券市场价格就要做一次调整。一般是新上市的债券价格逐渐上升,收益逐渐下降,而已上市的债券价格维持不动或下跌,收益率上升,债券市场价格达到新的平衡,而此时的市场价格比调整前的市场价格要高。因此,在债券新发行或新上市时购买,然后等待一段时期,在价格上升时再卖出,投资者将会有所收益。

TOP

[外国债券]

  通俗地讲,外国债券是指发行者所在国与发行市场所在国具有不同的国籍并以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货币发行的债券。对发行人来说,发行外国债券的关键就是筹资的成本问题,而对购买者来讲,它就涉及到发行者的资信程度、偿还期限和方式、付息方式以及和投资收益率相关的如票面利率、发行价格等问题。对于发行方式,现在有两种,其一是公募,另一种就是私募。公募指向社会上不特别指定的广大投资者进行募集资金。而私募是发行债券者经过承购公司只向特定的投资者进行募集。
  公募与私募在欧洲市场上区分并不明显,可是在美国与日本的债券市场上,这种区分是很严格的,并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发行公募债券时,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有价证券申报书》,并且在新债券发行后的每个会计年度还要向日本政府提交一份反映债券发行国有关情况的报告书。在美国,在发行公募债券时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登记申报书》,其目的是向社会上广泛的投资者提供有关债券的情况及其发行者的资料,以便于投资者监督和审评,从而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私募债券的发行相对公募而言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私募的对象是有限数量的专业投资机构,如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各种基金会等。一般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证券监管机构对私募的对象在数量上并不作明确的规定,但在日本则规定为不超过50家。这些专业投资的投资机构一般都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债券及其发行者具有充分调查研究的能力,加上发行人与投资者相互都比较熟悉,所以没有公开展示的要求,即私募发行不采取公开制度。购买私募债券的目的一般不是为了转手倒买,只是作为金融资产而保留。日本对私募债券的转卖有一定的规定,即在发行后两年之内不能转让,即使转让,也仅限于转让给同行业的投资者。
  在美国和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都有特定的俗称,如美国的外国债券叫做“杨基债券”,日本的外国债券称为“武士债券”。由于从1963年到1974年美国为抑制资金的外流实施了利息平衡税,且在美国发行外国债券要受美国政府的严格限制,所以“杨基债券”的发行量一直都不高。1974年后虽有外国机构重新进入美国市场发行外国债券,都由于欧洲债券的竞争力更强,所以杨基债券的发行量并未有太大的增长。相对来说,由于日本存在着巨额的外汇顺差,对外国债券发行的限制就要宽松一些,特别是在1984年放松了有关的限制条件以后,次年在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量就高达1兆多亿日元,但在日本发行外国债券的多为国际金融组织或在欧洲债券市场上信誉不佳的发展中国家。但不论那一国发行外国债券,都需通过债券评级机构的资信评价。

TOP

 [欧洲债券]

  欧洲债券是以一种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面值单位且发行者所在国、发行市场所在国及票面货币所在国具有不同国籍的国际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比较严格,首先是待发行的债券要通过国际上权威的证券评级机构的级别评定,其次债券还需要由政府或大型银行或企业提供担保,另外还需有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的经验,再者在时间间隔方面也有一些限制。这种债券的发行通常由国际性银团进行包销,一般由4~5家较大的跨国银行牵头,组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包销银团。有时包销银团还要组织一个更大的松散型的认购集团,联合大批各国的银行、经纪人公司和证券交易公司,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安排销售。欧洲债券的票面货币除了用单独货币发行外,还可以用综合性的货币单位发行,如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体系记帐单位等。欧洲债券每次的发行范围也可以同时是在几个国家。和其它债券相比,欧洲债券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1.投资可靠且收益率高。欧洲债券市场主要筹资者都是大的公司、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这些筹资者一般来说都有很高的信誉,且每次债券的发行都需政府、大型企业或银行作担保,所以对投资者来说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且欧洲债券与国内债券相比其收益率更高。
  2.债券种类和货币选择性强。在欧洲债券市场可以发行多种类型、期限、不同货币的债券,因而筹资者可以根据各种货币的汇率、利率和需要,选择发行合适的欧洲债券。投资者也可以根据各种债券的收益情况、风险程度来选择某一种或某几种债券。
  3.流动性强,容易兑现。欧洲债券的二级市场比较活跃且运转效率高,从而可使债券持有人比较容易地转让债券以取得现金。
  4.免缴税款和不记名。欧洲债券的利息通常免除所得税或不预先扣除借款国的税款。另外欧洲债券是以不记名的形式发行的且可以保存在国外,从而使投资者容易逃避国内所得税。
  5.市场容量大且自由灵活。欧洲债券市场是一个无利率管制、无发行额限制的自由市场,且发行费用和利息成本都较低,它无需官方的批准,没有太多的限制要求,所以它的吸引力就非常大,能满足各国政府、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多种筹资要求。
  欧洲债券根据付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是固定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且标明到期日期,其期限为5~10年,发行额通常在5000万美元到2亿美元之间。它适合于利率稳定时期发行,且发行后必须在伦敦或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债券。其二是浮动利率债券。
  这种债券的利率不是固定的,一般是根据短期存款利率的变化每3个月或6个月调整一次,其利率通常比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略高一些。由于这种债券采取了浮动利率,为保证投资者的一定收益,通常会规定一个利率下限,即使市场利率低于这个利率下限仍按此利率付息,而当利率升高时,债券利率也随之升高。其三是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这种债券兼有债券和股票的特点。对发行者来说,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由于这种债券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所以能以低于普通债券的利率发行。第二,一旦债券转化为股票,不仅能与按时价发行股票增加资本一样,增加本金和准备金,从而增加自有资本,同时也对外币债务作了清算,清除了外汇风险。这种可转换债券对投资者的好处则在于:当股票价格与汇率上升时,将债券转为股票,再卖出股票可得到更多的资本收益。
  除上述三类主要的欧洲债券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欧洲债券,如中期欧洲票据、附有认购各种金融商品权的债券、无票面利率债券、可转让的欧洲货币存款单、欧洲商业票据、附有转换期权的浮动利率债券、永久债券、循环浮动利率债券、附有红利证书债券、次级信用债券、高票面利率的转换公司债券、双重货币债券等。
  在欧洲债券市场上,所有货币种类不受限制,但欧洲美元债券、欧洲日元债券和欧洲西德马克债券所占的比重较大。

TOP

 [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购买债券的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计算投资收益率就是选择债券过程中的必然步骤。而根据债券的票面利率不同,共有三种计算投资收益率的方法。
  1.年利率为单利的债券债券投资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债券的收益与投资额的比率。当一个投资者在市场以价格P购买某一种面值为M、利率r(单利)、期限为N、待偿期(离到期的时间)为n且到期一次偿还本息的既发债券时,对于每一单位的债券来说,到期收益为M(1+rN),现在的投入为P,故其总收益为M(1+rN)—P,其总收益率为[M(1+rN)—P]/P,因该债券离到期的时间还有n年,则其年平均投资收益率R的计算公式就为:
  R=[M(1+rN)—P]/Pn(1)
  当投资者购买发行的新债时,若债券的发行价格和面值相同,则此时债券的投资收益率就是债券的票面利率。若发行价格高于(或低于)面值,则债券的投资收益率就会低于(或高于)票面利率。
  若购买的是分期付息的债券时,因只有待偿期的利息收入,其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R=[M(1+rn)—P]/Pn
  2.折价发行的债券有些债券在票面上并不标明利率,而在债券期满时根据票面值一次偿还本息,这样的债券往往都是采取折价的方法发行,其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R=(M—P)/Pn(2)
  如购买的是既发债券,其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R=(M—P)/Pn
  3.年利率为复利的债券当投资者以价格P购买年利率为复利r、面值为M、期限为N、待偿期为n的债券时,该债券的期满收益为M(1+r)
  N-P,现在的投入为P,故其投资收益率R(复利)的计算公式为:
  


  若将投资收益率转化为单利,其计算公式为:
  


  若将折价发行债券的收益率转为复利,其计算公式为:
  


  卖出债券时,其投资收益的计算较为简单,设买入债券时的价格为P1,卖出债券时的价格为P,在债券持有期n的利息收入为L,则投资收益率R的计算公式为:
  R=(P1+LHP)AP·n1

  [债券转让价格的计算]

  对于债券转让价格的计算,其决定因素是转让者和受让者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即投资收益率。一般来说,债券的转让价格还是取决于买方,因为往往是卖方急于将债券兑现,而买方往往容易在债市上买到和当前市场利率水平相当的债券。
  对于到期一次偿还本息的债券,根据购买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公式(1),其价格计算公式为:
  P=M(1+rN)/(1+Rn)
  其中面值M、票面利率r、期限N和待偿期n都是常数,债券的转让价格取决于利率水平R,若为分次付息债券,则其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P=M(1+rn)/(1+Rn)
  由于买方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一般是和市场相对应,若市场利率高调,债券的转让价格就有可能低于转让方的债券购买价格,转让方就会发生亏损。若转让方坚持以持有债券所要达到的收益水平转让债券,则其价格可根据转让债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变换为:
  P1=P(1+Rn1)-L
  其中P1为转让价,P为转让者购买该债券时的价格,R为转让者持有债券期间的收益水平,n1为持有期,L为在持有期所取得的利息。R愈高,则其转让价格就愈高。

TOP

 [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

  从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R=[M(1+rN)—P]/Pn
  可得债券价格P的计算公式P=M(1+rN)/(1+Rn)
  其中M是债券的面值,r为债券的票面利率,N为债券的期限,n为待偿期,R为买方的获利预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数。那么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偿期、票面利率、转让时的收益率。
  1.待偿期。债券的待偿期愈短,债券的价格就愈接近其终值(兑换价格)M(1+rN),所以债券的待偿期愈长,其价格就愈低。另外,待偿期愈长,发债企业所要遭受的各种风险就可能愈大,所以债券的价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债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债券的名义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债券的售价也就愈高。
  3.投资者的获利预期。债券投资者的获利预期(投资收益率R)是跟随市场利率而发生变化的,若市场利率高调,则投资者的获利预期R也高涨,债券的价格就下跌;若市场的利率调低,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这一点表现在债券发行时最为明显。
  一般是债券印制完毕离发行有一段间隔,若此时市场利率发生变动,即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就会与市场的实际利息率出现差距,此时要重新调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为了使债券的利率和市场的现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了。
  4.企业的资信程度。发债者资信程度高的,其债券的风险就小,因而其价格就高;而资信程度低的,其债券价格就低。所以在债券市场上,对于其他条件相同的债券,国债的价格一般要高于金融债券,而金融债券的价格一般又要高于企业债券。
  5.供求关系。债券的市场价格还决定于资金和债券供给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企业一般要增加设备投资,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资金而抛出债券,另一方面它会从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公司债,这样就会使市场的资金趋紧而债券的供给量增大,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生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将有所下降,金融机构则会因贷款减少而出现资金剩余,从而增加对债券的投入,引起债券价格的上涨。而当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往往会引起市场资金供给量的变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汇率跟随变化,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涨跌。
  6.物价波动。当物价上涨的速度轻快或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出于保值的考虑,一般会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黄金、外汇等可以保值的领域,从而引起资金供应的不足,导致债券价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当人们认为政治形式的变化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时,比如说在政府换届时,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规划将会有大的变动,从而促使债券的持有人作出买卖政策。
  8.投机因素。在债券交易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赚取价差,而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机构大户就会利用手中的资金或债券进行技术操作,如拉抬或打压债券价格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