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信贷渐近“结构调整期”

 6万亿、8万亿到10万亿,市场对今年全国的信贷总量预估不断攀高。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初步报告,6 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 亿元,各项存款较上月新增20022 亿元。

  本报记者获得银行数据,广东6月银行业情况显示,6月末,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新增额分别为2062亿和1763亿,保持在全国约10%左右的惯常比例,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1298亿。

  7月9日,深圳银行业一分析人士称,鉴于6月份的新增量,估计今年的信贷总量超过8万亿,将接近10万亿的总量。

  但是,当市场刚从上半年银行业信贷天量增长的惊诧中反应过来,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猜想和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预测也随之展开。

  广东国有银行唱主角

  与全国银行业的表现略有不同的是,广东国有商业银行增长势头迅猛,成为信贷增长的主力军。6月份,广东国有行、股份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农信社、城商行)本币新增贷款分别为704亿、196亿、220亿。

  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广东分行新增本币贷款分别达106亿、116亿、254亿、133亿。在广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增幅较大的为交行、中信、深发展和兴业,分别为47亿、44亿、42亿和40亿,其余股份行增量均在20-30亿之间。广发行降幅最大,下降73亿。

  从单个机构来看,中行无疑是6月乃至上半年广东银行业的放贷状元。目前,广东中行的贷款余额为3800多亿人民币,其中,1080亿元为1-6月新增贷款,环比增幅超过50%,几乎占据了上半年广东银行业新增贷款的八分之一。

  从贷款的分类来看,在新增的1103亿中长期贷款中,基建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势不减,分别达230亿和340亿,继续扮演主力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广东短期贷款增长明显。在1-6月增加的1046亿短期贷款中,6月份就增加了427亿,接近一半。而1-5月单月增幅均在100亿左右。

  那么,新增的近1300亿人民币贷款都流向了哪里呢?建行广东省分行人士称,6月份新增贷款的投向主要还是延续大型项目的后劲,同时在个人业务方面也有一定的增长。

  广州一股份行信贷人士称,在该行6月新增20多亿贷款中,还是以大项目的授信提款为主。不过,中小型企业贷款也有起色,二季度环比增加10多亿。他表示,短期贷款多数为中小企业的需求,在该行上月新增贷款中,80%均为1年以内的短期融资。

  突增的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是不是预示实体经济复苏的信号?

  广发证券一银行业分析师认为,短期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流动性需求,但上半年数量巨大的票据融资量,随着利率趋于正常,票据量下降,有部分亦会转而由短期贷款作为替代。因此,短期贷款上升尚不能得出经济已经复苏的结论。

  6月末,广东票据融资余额5251亿,较5月大幅减少268亿,在3.8万亿的贷款余额中约占13%,处于较为正常的区间。

  “结构调整”

  7月9日,央行重启自去年11月以来停发的一年期央行票据,加上提早公布6月信贷数据的非常规行为,市场普遍将其解读为调整流动性的信号,并将直接影响下一步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

  安信证券分析师高善文认为,央行这些举动一定程度体现了央行对目前信贷持续过快投放的担心,并试图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进行微调,以控制贷款的过快增长。

  在此背景下,部分市场人士担心货币政策将出现全面转向的可能。但在高善文看来,目前刺激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正常化过程可能要在经济恢复变得可以自我维持之后,而这可能最早也要到年底或明年初了。他认为,下半年央行仍然会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流动性总体仍将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

  经过1-6月不停歇的信贷放量,部分国有行和股份行已提前完成年度信贷任务。那么,银行下半年的信贷走向将会如何?

  7月9日,建行广东分行人士表示,下半年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在投放方向上,总行或省行会有所调整,至少不能再依靠基建类的中长期贷款了。

  某股份行广州分行信贷部门的负责人则表示,该行上半年获批的400亿大项目授信中,至今提款的仅占10%。因此,下半年可能会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

  该人士相信,下半年,信贷投放可能会有一段“冷静期”。但随着票据融资的陆续到期,年初30-40%的非正常比例已经在逐步降低,由此将带来两个后果。

  其一,票据到期,资金重新回流银行,那么,银行的可放贷资金将会增加,贷款压力增加。其二,由于票据转换而来的资金不可能全部置换成普通贷款,中间有轧差,相信年底信贷总规模不会过高,而且直至年底,银行流动性将会保持充裕。

  招商银行有关人士则认为,上半年各家银行一哄而上抢业务,由于竞争激烈,利率普遍下浮;而下半年应会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门槛,且与收益挂钩。

  联合证券一分析师亦称,如果下半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微调,则贷款的投放有可能下降,但资产议价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更大。

  事实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将产生的影响链条是:提高银行贷款替换品种的收益水平,减少银行业绩压力,进而降低信贷投放冲动。亦即,通过提高对银行资金的需求,从而形成对信贷的挤出。作为资金提供方的银行,需求的上升将带来议价能力的提高,进而获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