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从金融海啸看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防范

2007年3月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动荡,诱发了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堪称“金融海啸”。在这场“金融海啸”中,美国摩根大通、美林、法国巴黎银行、英国诺森罗克银行等世界上著名的大公司损失惨重。国际金融环境趋于恶劣,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业能否抵抗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需要更深层次的慎思和积极应对。

(二)加快信用制度建设的步伐。信用制度是金融市场的生命线,其完善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度。美国信用制度的弊端是诱发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动因。当维系金融新产品得以延续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由信用危机引发的金融风险便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实践证明,信用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对仍处于建设初期的我国信用制度建设来说,更需要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等用心呵护。加快出台严格的信用约束机制、严厉的信用处罚机制和科学的信用监控预警系统等制度,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管理和评估各方信用提供有效信息。

TOP

(三)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目前,我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银行业的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形成能够横跨证券、保险、银行各行业的大监管体系。在我国越来越清晰的综合经营趋势下,要尽快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实现由机构监管向功能与目标监管转变,努力避免监管真空与监管重复现象,以增强应付突发性系统风险的能力。同时,要特别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从总体上提高监管体系的时效性。就短期来说,要加强目前“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确保监管同步进行,监管效率同时显现。此外,要保持审慎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对透明度提出严格要求,防范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

TOP

(四)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金融危机预警体系。随着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国际游资等投机性资本逐渐成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其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流动成为导致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发生的潜在不利因素。因此,应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国际资本的投机行为进行提前预警,保证国际资本自由有序地流动,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安全。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金融体制、法律制度、监管环境差异性较大,因此,需要国际金融组织来推动各经济体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建立国际间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制度,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TOP

(五)加快制定金融危机管理法规,建立政府主导的金融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在金融危机中,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为了维护本国的金融稳定而采取积极措施。这不仅说明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一国整体经济稳定的重要性,而且说明了在解决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来恢复市场信心。我国要吸取美国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教训,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金融危机应急机制,在《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加快有关金融危机管理的立法,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入一个法制化的轨道中,保证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政府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我国监管机构要加强金融监管,特别关注银行业所面对的内外风险,对内强化风险管理,对外控制金融业开放的范围和节奏,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

TOP

一、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

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海啸”已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一是管理模式滞后。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大部分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实力和透明度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差距。二是风险认识不足。一些银行管理者不注意掌握分析信息以避免风险,整体上降低了我国银行机构对风险的警觉度。三是区域差异明显。因为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银行的资产、负债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质量也有显著差别,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就不平衡。银行业的和谐发展仍需要付出努力。

TOP

二、积极应对的策略选择

(一)审慎开展金融创新。要确保用于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的质量,防止系统性风险。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金融风险通过金融创新这一途径得到放大;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能力,让创新和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以有效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认真总结金融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