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这是流传在股票市场上一句古老的谚语。单一的股票如此,综合反映市场状况的股票指数也是如此。
所不同的是牛市出现时涨多跌少,熊市出现时跌多涨少。对于持有股票做多的投资者来说几乎没有一天不希望股市下跌是最后一天,当然也希望股市永不回头地不断向上涨升。但愿望归愿望,市场总是按照自己的步伐不紧不慢地走着。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诸多弊病,比较明显的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治理、虚假信息披露及交易模式上只能单边做多等问题,经过10多年的运行累积,沪深股市终于不堪重负,于2001年7月冲顶失败,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熊市。
股市由牛转熊,使刚刚对国内股市摸着边际的投资者一下子找不到北,以前熟悉的盈利模式反而成了最终出现巨大亏损的罪魁祸首。在这样一个整体市场重心不断下移的过程中,要想逐利如同火中取栗,基金、券商等大型资金进易出难,普通投资者稍有贪心,仅有的经过精心布局的投资成果便荡然无存。
股市的亏钱效应令投资者信心受到空前的打击。中国股市犹如一个漏洞百出的气球,补了这个补丁,那里又漏气。利好消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市场一片躁动及媒体大肆宣传后,投资者吃惊地发现又成了套牢一族。
在牛市中预言顶部和在熊市中预言底部往往是十分困难的,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个人的能力限制,即使华尔街的著名投资大师们也无法做到。而遍观国内股评,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电台的股市测评栏目,几乎天天这些所谓的“股评家”们都在对市场走势做出顶底的判断。究其原因,与聊斋里的一个故事道理相通。有一个叫叶天士的著名医生,在为其母亲治病时,为一味药踌躇不已:这味药加对了,母亲的病会好,用错了则会加重。他忧郁不决,转而问另一位中医,那位中医坚决认为该加这味药。因为治好了叶天士的妈,可以名扬天下,万一治不好,反正她又不是我妈。而股评家一旦“碰巧”说对,则必然可以成为日后吹嘘的谈资,错了,反正投资的又不是他!投资者如果一味轻信股评人士的话,而不注重在弱市中自我保护,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保守型操作在我国不能做空的熊市环境中更有其现实的意义。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在绵绵下跌的市场中总能保持相对的优势,而在市场环境转好之际能迅速恢复实力,因为你的资本并没有受到过多的伤害。
日前媒体披露了有50多家股票自2001年沪深股市步入熊市以来却创下历史新高的事实,而这些股票大部分属于具有“垄断性”特征的公司,如资源垄断性公司、自然垄断性公司等,这些公司是保守型投资的首选品种,由于其在行业中的差异性与排他性,从而抵御了行业景气调整的压力,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保持其经营业绩的高速增长。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在合适的时候构建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组合,在熊市中竟也能创立不俗的业绩。
综观国内股市自2001年以来的调整,几乎股指每下跌到关键点位都会引发是否熊市将尽牛市将至的热烈讨论,各种真的、假的利好消息铺天盖地,媒体也尽情地进行渲染,比如这次上海综合指数跌至1200点一带,先是悲观情绪蔓延,后在诸如保险资金入市、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券商集合理财等等利好消息的影响下,关于一波行情已经启动的看法又越来越受到普遍的认同,对市场的认识已经从开始的反弹还是反转到了目前的1300点只是行情的起点上了。媒体上的《瞄准1500点》,《酝酿三大利好》、《只是转折的开始》等文章颇为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引发乐观和兴奋的情绪在不断滋生。但市场就是市场,它在上升疲惫开始下跌时从来不会给投资者发放一份红头文件好告诉投资者该卖出还是买入,包括保险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也不是站在跑道上的运动员,一听到裁判的发令枪响就立即拼命奔跑。
在熊市与牛市是否交替未经明确的验证时,投资者还是保持平常的心态,保守的进行操作,时间是理财的最好朋友,在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健投资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早已和市场成为了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