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膜产业发展势不可挡 区域化经营机会凸显

膜是分离两相和作为选择性传递物质的屏障,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而膜分离技术以膜为分离介质,可以使混合物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
  分离膜(简称“膜”)作为一种关键性能材料,凭借其战略性地位,在当前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很多膜相关企业借此机会不断扩张,扩大市场份额,蕴藏了一定的投资潜能,尤其是具有技术优势和区域优势的企业投资价值更加明显。
  膜是分离两相和作为选择性传递物质的屏障,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而膜分离技术以膜为分离介质,可以使混合物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目前,膜材料90%应用于水处理,因此,水处理领域的行业鼓励政策也使得膜产业迎来了战略发展机遇。饮用水提标、市政污水“十二五”投资及海水淡化加快发展将会极大地推动膜产业的发展。
  在市政给水领域,卫生部2006年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已经于2012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监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提高到106项。有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膜处理工艺在我国市政给水领域的覆盖率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膜技术在市政给水领域的覆盖程度,此次饮用水提标给膜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在污水处理领域,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污水处理及相关设施各类投资近4,300.00亿元,将给应用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膜市场带来上百亿元的需求。在海水淡化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指出,加大热法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及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的研发力度。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膜研发企业在行业政策的鼓励下,有望取得阶段性的突破,尤其是具有技术先行优势的早期制膜企业,通过延伸或完善在产业链的布局,达到拥有向客户提供一体化水处理解决方案的能力,会在下游膜工程应用上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已经能够提供完整的水处理解决方案及有大型膜工程相关经验,并且具备区域化经营优势的企业,通过复制解决方案更容易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投资价值明显。
  膜产业发展正当时细分领域是看点
  膜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膜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在我国实际商业化应用仅十余年。目前,国产的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等的研发都处于攻关阶段,膜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相差较大。为了使膜产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扶持(表1).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制膜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技术瓶颈也在尝试性突破,产业化进程也在加速,膜产业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膜材料的研发和销售、中游膜组件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下游膜工程应用(图1)。典型企业有上市公司碧水源:碧水源早期以承包工程为主,并已占据国内一半以上大中型MBR污水处理项目市场,后逐渐投资于膜组器和膜材料的产能扩建,完善了产业链。目前,行业中膜应用相关的重点企业如表2所示。

  资本掘金“膜”法水处理技术难关是瓶颈
  水处理作为膜产业下游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也是膜材料的主要去向:微滤膜主要应用于污水、废水处理等领域;超滤膜在污水、废水处理及回用和给水净水领域应用广泛;纳滤膜主要应用于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海水淡化等方面;而反渗透膜可应用在海水淡化等领域。概括来说,膜技术的水处理应用主要包括在以下方面:污水处理及回用、给水净化、海水淡化(表3).

  水处理作为环保行业下的细分领域,借助政策东风,已经成为各大机构追逐的焦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06-2012年上半年中国水务行业披露的VC/PE投资案例达58起,其中52起披露了金额的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8.63亿美元(图2)。但是,在2010-2012年上半年期间,膜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的企业获得的投资数量并不多(表4)。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技术的难度系数高和利润的不确定性大。

  首先,由于膜技术的难度系数很高,膜相关企业在融资的时候,比较看重投资机构在该行业的丰富投资经验,期望获得技术上的分享,以及在产业链融合上带来的增值服务。2010年11月,凯鹏华盈完成对赛诺水务的700.00万美元投资。据赛诺水务方面称,接受凯鹏华盈的投资最主要的是看重凯鹏华盈在行业内的资源,在前期接触时,就牵线美国知名的水处理专家分享膜技术,并选择在美国投资的一家膜技术企业进行交流,这使得赛诺水务在技术方面获益匪浅。
  其次,膜技术属于比较前沿的高新技术,行业的总体利润水平高,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利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给膜相关企业的利润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类膜组件的销售和相应的膜应用方案,运用到不同的处理领域,产生的利润会有所不同,例如,由于工业领域的企业对膜技术更加专业,应用在工业领域的水处理方案比运用在市政领域的方案利润要低;即使应用在同一领域,也会由于水质与工艺要求的不同而使利润出现差别,并且工程的期限通常较长,又会增加利润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更加谨慎。
  国产膜发展任重道远区域化经营机会凸显
  虽然资本已经开始关注国内膜产业,但是目前国内膜产业竞争形势严峻,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对国外依赖严重,国际巨头GE、西门子、旭化成、诺瑞特、科氏、三菱等,几乎在膜材料和膜组件的供应上占据垄断地位。根据中国水网?水商圈关于《2010—2011水业设备满意度指数用户调查报告》(系列十二:膜元件、膜组件)调查报告,国外的膜组件品牌在国内占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图3、图4)。在膜产业市场,国内反渗透膜有90%来源于进口,超滤和微滤膜进口约40%;而用于制作膜的原材料有50%-70%依赖进口。


  可以说,国内膜产业处在一个机遇与困难并存的时期。为了打破进口膜的垄断格局,国内膜企业纷纷扩张业务,也形成了不少优质的企业。在此情形下,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以下两类企业值得关注:
  第一,拥有技术优势并不断完善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一些企业依托政府机构和高校背景,早期专注于技术研发,到一定阶段加快产业化进程。但研发型企业在盈利模式上通常需要不断摸索,若能成功延伸下游产业链,提供高性价比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将会有不错的成长空间。例如,2012年7月5日上市的津膜科技。津膜科技是天津工业大学下属的科研机构,早期从事微滤膜和超滤膜的研发和膜组件销售,后逐渐转型到提供完整的膜技术水资源化解决方案和工程运营管理,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营收,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
  第二,具备区域性优势的膜工程应用企业。整个制膜行业门槛低,市场高度分散,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制膜企业约300家,膜工程企业1000余家,年营收规模上亿元的不足十家。从水处理市场地域分布看,工业发达地区及大城市密集地区对膜的需求巨大,京津沪、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的水处理产业规模处于前列,规划中的市政工程已经被当地的大型膜企业占领先发优势。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在竞争相对较少的二、三线城市,专注于膜产业,且在技术研发上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若能借力资本市场,深扎当地业务,并不断形成区域化经营优势,投资价值更加明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