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00亿"诱惑":保险券商争抢"保资入市"

8月初,保监会主席吴定福在人保资产管理公司调研时提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单飞的热情高涨,逐渐远离券商的交易席位。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保险业资产总额为1.7万亿元,如果按照业内人士推测,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或将提高到15%,则进行股票投资的保险资金上限可达到2250亿。
2000亿诱惑
2006年1-6月份,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收益达到了10%。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同期,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达434.73亿,较年初增长173.62%。
“希望保险资金能够租用我们的交易席位,但是目前没有机会。”深圳一家券商经纪业务部老总抱怨。目前,保险资金租用交易席位的仅有中金公司和平安证券。
保险资金作为大客户,尽管其交易佣金比名义佣金低很多,可能会参照基金的交易佣金——名义佣金为千分之一,去掉税费后实际佣金是万分之七八,但仍然是一块大蛋糕。

2005年发布的《关于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交易通知》指出,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通过独立席位进行股票交易。独立席位是指保险机构投资者专门用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专用席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办理专用席位,保险公司也可向证券经营机构租用专用席位。
然而,目前获得保险资金租用交易席位的券商,仅有中金和平安证券两家,平安保险席位为中金公司租用,其他没有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则被建议租用中金席位或者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席位。
相比之下,其他券商则没有这么幸运。一种观点认为,这和两年前的券业风险集中爆发不无关系,在闽发证券、汉唐证券出事、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栽跟头之后,保险资金对券业的信心降到最低点。
“实际上,现在创新类券商的风险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和过去几年不可同日而语。”一家券商负责经纪业务的老总分析,不过,信心恢复显然不是一时之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券商对于保险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进场交易颇有微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申请交易所的交易席位,但是,他们并不是交易所的会员。”一家券商高层说。
他认为,从这点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绕道券商直接投资,则名不正言不顺。
侵袭券商领地?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开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华泰、中再、泰康和新华7家,此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接受主要股东及其控制的关联保险企业的委托,受托管理的资金性质仅限于保险资金。
不过,随着《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的出台,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逐步扩大资产管理范围,这为日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其他资产埋下伏笔。
不可否认,在不久的将来,券商传统的业务领导将受到保险资产管理的“侵袭”。至少在保险资金的入市上,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直接通过自己的交易席位入市,没有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则更倾向于租用已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交易席位。
券商享有的通道优势在此受到了挑战,不过,券商受到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刚刚发行的华泰集合理财产品,已经与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直接驳火。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进入券商领域,而券商被保监会拒之门外,这的确令人苦恼。”一家券商中层说。
据介绍,券商无法自己向保监会申请提供交易席位,而是和保险公司达成一致,在保险公司申请资金入市上报材料中,提出拟租用某券商交易席位,但往往会在申请过程中,因为审批方面的原因而遭弃用。
上述人士认为,尽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侵入券商领域,但是要替代券商还需假以时日,但数额巨大的保险资金绕道券商直接入市,券业目前只能望洋兴叹。

但一位券商人士指出,他们仍在争取,如果2000多亿保险资金入市后,提供通道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是服务质量,谁的服务质量高,谁就能在这块大蛋糕中多分一点。
相对于券商而言,“侵入者”的心态则不一样。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一位人士认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券商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不会对券商产生替代作用,“未来应该会逐步走向市场化,主要看谁的资产管理能力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