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瑞士一波认为中国并购市场仍大有潜力

日前,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分析师陈昌华和乔纳森.加纳发布报告《中国并购市场的走势》指出,中国的并购市场仍大有潜力。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收购合并案例大幅增加,其中成功收购的例子包括联想集团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和南京汽车收购英国的罗孚,而最瞩目的失败案例则莫过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以失败告终。这使得中国并购市场成为市场与媒体焦点。
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含香港)企业的并购总数占全球同类活动的比例相当反复。它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曾占到全球并购活动约3%的比例,而在90年代中陷入低潮后,在2000年和2002年重新反弹到超过3%。在过去2年间,与中国企业有关的并购总额每年约为30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球2%的比例。这个比例远低于中国在全球GDP约5%、全球FDI约9%和全球贸易约7-8%的比例。
而以中国资产为目标的并购活动仍然比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活跃。2003年初到2005年7月之间,可以发现与中国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最多的是美国企业。在这段期间,美国公司购进的中国资产总额约为72亿美元,远高于新加坡(26亿美元)和英国企业(25亿美元)。中国企业购进的美国本土资产总额约为25亿美元,而其次则为韩国和新加坡的资产。
虽然近三年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并购活动有所增加,但同期海外企业收购中国资产的总金额达到176亿美元,还是远高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总额,后者仅为70亿美元,而美国企业净购入中国资产的总额约为47亿美元,约占全球的67%。
从产业分布来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特别看重资源、技术和品牌。这可反映在对外并购活动中,电脑、零售和石油包揽了行业总额的前三位。这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下去,因为这三个要素在中国还是最短缺的。
海外企业到中国市场进行并购时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它们的目光盯着的是中国的消费市场和销售渠道。因此,占据海外企业并购中国资产前5位的产业包括金融、个人保健用品和饮料等——都与中国的消费市场有关。这种倾向在短期内应不会改变。不能否认,一个正在富起来的13亿人口市场对外资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最后,来看一下本土企业的并购活动。在2003年初到2005年中这段时间中,本土企业并购总额约为150亿美元,与海外企业收购中国资产的总额差不多。但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本土企业的并购活动并没有明显的产业倾向,大部分反而是以行业整合为目标。因此,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市场份额愈分散的行业,它的并购活动则是愈频繁。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这类活动在中游产业,如钢铁和水泥等,将会是非常多,因为这些产业在前几年的投资规模十分庞大,因而出现产能过剩的机会也不少。
报告认为,中国的并购市场仍大有潜力。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也遇到众多非市场障碍;而当海外企业到中国进行并购时,也往往遇到很多的政策障碍。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若这些人为障碍逐步减少,与中国企业有关的并购活动都将大幅增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