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巴曙松在2004年3月号的《新财富》中指出“贷款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以区别于“融资难”。这个问题的确是困扰世界各国决策者的难题,因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国民储蓄首先是通过商业银行系统。许多政府都致力于能够激励银行系统更多向中小企业提供资源的种种创新,例如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局为贷款提供担保、建立专项基金等。
  
问题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商业银行都有其商业考虑。这并不是说商业银行就一定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使得其财务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不易判断;其次,中小企业通常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即使能够找到房地产、机器设备等进行抵押,在经济落后地区也会因为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而使抵押品难于变现;再次,银行为企业提供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实际相差无几。由于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每笔贷款数额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同规模的资金,银行需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由于贷款笔数繁多,也加重了日后追债的负担。出于以上原因,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可能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巴曙松认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有风险特征而商业银行强调稳健保守,所以两者不能很好吻合。可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TOP

美国企业银行融资比重超过60%
  
事实上,银行为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从组合管理的观点看,风险是可以分散的。例如:尽管我们不知道哪一家创业软件企业会成为“微软”,但是为作为一个群体的软件企业提供融资却具有商业意义。为“安然”这样的“大企业”提供贷款,风险也并非就一定更低。从识别风险的技能上,不能说商业银行的员工不足以识别哪些企业在未来更容易成功。美国和中国的商业实践都表明,大量企业在早期都是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获得成功的,而银行方面获得的也不都是呆坏帐。事实上,在企业成长早期提供支持是商业银行能够持续保持与优秀企业业务关系的竞争优势之一。
  
尽管美国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规模很大,上市公司也很多,但在企业资金来源中,股票融资所占比重却低于股票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德国,银行融资的比重约占其外部融资的61.8%,超过了全能银行占统治地位的德国。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不足、经营环境差等原因,中小企业并不是商业性金融所青睐的放款对象。

TOP

美国政府的小企业政策
  
在美国经济中,小企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被认为是“美国梦想”的具体表现,美国公民普遍认为,对企业家来说,惟一的限制是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对成功的渴望。
  
统计显示:截止2002年底,全美共有2290万家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提供了近1.2亿个就业机会,在私人部门中占50.1%,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比例更是高达75%(2002年,小企业新增雇工55万余人,较上年增长0.9%)。小企业雇佣了大量的新手、老龄工人和兼职者。与此同时,美国小企业也获得了非凡的成功,除了少数极端的例外,绝大多数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2002年,小企业的销售额占私人销售额的40.9%,而当年全美破产的企业总数只有38155家(大部分是小企业),比20世纪80年代末期减少了一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