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王氏收益”牛熊通吃 

王亚伟最近几年在基金行业表现颇为辉煌。2005年接手华夏大盘,2006年业绩进入前十 ,2007年以226.24%的收益率夺得偏股票基金排名第一。2008年市场遭遇大熊市,王亚伟依旧保持良好状态,位列第二。2009年市场强势反弹,王亚伟虽然跌出前十位,但仍业绩居前。 

在业绩始终保持巅峰状态的同时,王亚伟的英雄光环也逐渐显现,基金行业普遍认为“最牛基金经理”这顶帽子王亚伟戴最合适。与此同时,对王亚伟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市场最尖锐的质疑则是王亚伟超乎寻常对黑马的捕捉能力。对王亚伟而言,另辟蹊径发掘隐藏的黑马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门人人羡慕的绝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市场质疑,为何王亚伟总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介入到这些冷门股,并且冷门股屡屡变成黑马。 

TOP

冷门股造就超人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一季度,王亚伟所管理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就进入*ST昌河等冷门股。其中,停滞许久的*ST昌河重组在二季度便公布了重组方案,王亚伟两基金布局精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之后,又有几家王亚伟短期进入的上市公司股票传出资产注入等消息。 

被王亚伟光顾的股票,被投资者冠以“华夏概念”,在股吧中被热烈讨论。但如何发掘出这些潜力黑马,尤其是重组黑马,单凭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然是有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调研变成了热衷于此道的基金经理一项重要工作。 

“人情、消息调研,只要成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这又涉及到是否侵害其他市场交易体的知情权,涉及到公平交易的问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外 ,捕捉重组黑马固然可喜,但对于立足长久发展的基金公司,调研方式如何,是否会影响公司形象也值得权衡。”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