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战略执行

    上一部分多少有些纸上谈兵之嫌,现在我们看看几家公司的实际表现,看看它们是否言行一致。

    除招商地产外,万科、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均为追求资产周转速度的企业,然而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万科的行动最为坚决,表现在只有它的存货金额在减少,且开发成本转化为开发产品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万科的开发项目很快地完工,竣工的项目也很快地销售掉了。

    金地集团曾经在2008年年报中这样反思,“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在做高速成长的梦。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销售,成为房地产企业不二的选择。‘速度’也曾是金地当时最为重要的策略之一:2007年,我们在投资节奏和投资时点的判断上,就犯了过分追求速度的错误。”

TOP

然而,在今年半年报中,金地集团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老路,“我们将在下半年适度提高开工量,坚持快速销售、快速回款的原则。”这无疑让人们有些迷惑,而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公司是否坚持了快速销售也是有疑问的。据会计报表附注,金地集团开发的北京国际花园南区(金地中心)项目,竣工于2007年9月,然而年初和上半年末金额均为12.43亿元,表明在整个上半年该项目根本没有销售。

    2009年上半年,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和招商地产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幅度比万科大得多。保利地产认为,“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市场回暖时机,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招商地产认为,“上半年随着市场环境逐步好转,公司把握住了机遇,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力度完成的销售面积、销售金额、销售回款率均大大超过了年初制定的计划。”

TOP

  金地的上述见解与万科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万科已经不再追求规模,“长远来看,市场赠予的红利不可依赖,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其通过管理和创新持续创造收益的能力。面对宏观环境、行业走向、竞争态势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新的挑战,公司管理层将坚持既定的发展策略,注重提升企业的专业能力,促进公司的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王石还曾经这样说,“规模只能放在第三的位置,一定不能放在首位,甚至不妨说,忘记规模。”

TOP

  此外,还有些投资者关注地产企业的成长性,而相关指标为土地储备数量,市场仿佛又重新回到以土地储备论英雄的年代了。如有报道这样说,“决定房地产企业成长性的是项目储备的多少。长期以来,万科一直是项目储备最多的A股地产企业,但半年报显示,这一地位已不复再现。从上述情况来看,万科的短期表现确实不佳。不过,以长期视角来分析几家公司的表现,结论有所不同。

    为什么要以长期视角来观察房地产企业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不这样做就不能确定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而持续竞争优势是价值投资者最为看重的。下面,我们从对竞争的理解、战略执行和经营风格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TOP

   竞争理解

    公司管理层对竞争的理解会影响到公司的战略制定,而战略制定会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和企业价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司管理层对竞争的一些看法。经过对比分析,我认为在4家公司中万科对竞争的理解是最为深刻的。

    先来看金地集团。在半年报中,金地这样阐述,“基于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们将在确保公司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寻求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增长,进一步提高内部效益,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我们也将一直坚持理性的看待和分析市场,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和房地产市场变化的预判能力,根据市场形势的发展相应调整公司的发展策略,确保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仍能保持健康发展。”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