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疯人日记》连载59 再次提笔
经历了911事件的极端混乱后,我们临时搬到Rye Brook办公。这个地方位于一个小型机场附近,每次有私人飞机起飞,引擎的声浪就会震动这个临时避难所,大家本能地弯腰低头,想要找地方躲起来。
这是一段焦虑而无助的日子。虽然股市大跳水,基金业绩直线下跌,但我们不甘心就此认输。
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写作,同时尽可能稳住公司基金的表现。杰夫从没对我这种双重职责说过什么─一方面,他知道吉姆想让我写专栏文章;另一方面,他本人的耐心品质应该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我不交易的时候,就写东西;不写东西的时候,就想着该交易点什么,或该写点什么东西。
我告诉读者会和他们共度难关,并把这个双重角色坚持了好几个星期,直到自己被工作压得喘不上气来。我每天只睡三到四个小时,有时甚至还不到。不过,那段时间我老做噩梦,所以睡得少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我对基金投资者担负着资金的受托责任,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于是我给TheStreet.com的总编戴夫.莫洛(Dave Morrow)打电话,说想跟他谈谈。我急需做出转变。
“这件事难以启齿,”我说,“可我再也不能每天写10到12篇专栏文章了,我答应你还会尽力而为,但每天最多只能写四五篇。”
“没问题,”他用带着些南方口音的腔调说,“我们理解,能做多少做多少吧,还是很感谢你。”
我挂上电话,觉得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头,但又有些内疚。我知道读者会不高兴,于是晚上回家写了篇真诚恳切的文章,题目是“传递火炬”。
我为TheStreet.com写了几百篇文章,但这篇写得格外情真意切。我花好几个小时斟酌词句,反复推敲,让文中传达的讯息更加清晰和明确:读者朋友,我还在这里陪你们,但请给我一点时间,允许我把生活、公司和自己恢复到一个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这篇文章传递的讯息令人难以接受,但一字一句都伴随着真诚和信任。我把它发给编辑,并做好心理准备,明天一定会收到如潮水般涌来的电子邮件。然而,这篇文章根本没有发表。这还是第一次。
我给戴夫打电话,他告诉我读者无法再承受另一个损失。“他们已经失去了比尔.米汉(Bill Meehan)。”他说。比尔是我朋友,也是TheStreet.com的专栏作者,在世贸中心北楼上班,不幸死于911袭击事件。“他们不能再失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