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职业的最高机密

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坐在旁边一个德意志银行的女孩,25左右,上海财大本科毕业,现在在香港做证券分析,月薪应在3万以上(好的分析员年薪一般是100万以上),我问她怎么想到做这一行的,结果她说是当初她妈妈给她选的国际金融专业,说这个专业特别好,结果毕业时真的非常抢手,而且上海财大的学生质量很高,有很多到香港工作,专门在外国投资机构分析海外上市的国企。看样子,当妈的给孩子选专业很重要!

职业的最高机密

  有一个传统的认识:一个人最初接受一份较低薪金的工作,通过努力,然后就有不断上升的机会,最后成为通用汽车的全球CEO。这至少是符合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这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我们这里谈的是一个市场规律,不包含其他范畴。

  如果一个人最初的薪金比较低,那么企业就会安排他做一些相关资源较少的工作,或者说责任有限的工作。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他的替代成本非常低,因为工作涉及的附加值比较低,比如生产线上的普通操作工人。在这种情况下,职业竞争会十分激烈,个人能力凸现则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有一个总结,越是收入低的工作,竞争就越是激烈,如果处于底层,就是所谓的完全竞争,也就是无差异竞争。与此对应的是,雇主地位的不断强化,他有越来越多的要求,这符合市场逻辑。作为雇员一方,其实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利。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起薪很高,那么企业就不会让他做低附加值工作,这不经济。高附加值工作,同时意味着涉及更多的相关资源,那么替换他就是成本高昂的事件。当然是这样,替换企业CEO当然要比替换企业普通工作人员的成本高。此外,他的工作实际上不具有参照,你很难评估,他做得好,或者是不好。

  然后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一方面是相当数量的人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也朝不保夕,另一些人则不断更换工作,薪金越来越高。有人就很困惑,为什么,明明他的要求很低,但企业就是拒之门外。其实理由很简单:他的要求太低了!(低到试图寻求工作都是一件令人惊愕的事情)

  实际上地位会强化。如果一个人拥有较多的资源,那么他当然就能有所作为;相反,没有资源,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成绩。很多人将企业经理的工作理解为发挥某种乘数效应,或者说是最优的资源转换,这肯定是错误的;企业经理的工作核心从来是,如何获得更多的资源。所以职业经理人反复强调的是,他的职业背景,暗示了可调动的资源,而极少涉及职业技巧的说明。

  我们处于一个市场的环境中,但是市场本身是存在局限之处的,或者说是有可以利用的漏洞的。富豪本来是和市场体系相违背的,既然资源通过市场来配置是最优的,那么本来也就不会有超额利润,但富豪却几乎是市场的象征物。这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

  重要的是一个起点,成功者在最初的时候就是成功的,只是经历一种时间过程,失败者则是经历一个挣扎的过程。我们说,最初受到重视的人,也就是最终的企业负责人。这是我在企业中很多年,获得的心得。

  问题是,你是否有能力拒绝一份低起薪的工作呢?

TOP

shi ya

TOP

my heart is bleeding.

TOP

我觉得,老师才累!

TOP

十个里面没有一个我能做,

TOP

我觉得应该把在读医学科研型研究生放进最辛苦的排名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0 20:37:11编辑过]

TOP

最后一名:矿工 劳动强度指数:1  

  矿工多为男性,他们的工作是与地球母亲打交道。据说多数男性都有恋母情结,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就是一种享受。既然如此,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一旦发生矿难,他们就可以永远的拥抱大地母亲!一了百了,尘归尘,土归土。 (开心大本营)

TOP

第九名:下岗工人 劳动强度指数:2  

  下岗工人的劳动强度当然高不起来,因为他们已经下岗了。为了打发时间,下岗工人有时候也干点轻松的活,比如送牛奶送报纸啦,或者蹬个人力三轮什么的。听说人力三轮在武汉叫做麻木。你看,都麻木了,当然不觉得累啦。

TOP

第八名:小摊贩 劳动强度指数:3  

  小摊贩是很自私的一种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往往置城市形象于不顾。当然他们的工作也很轻松,只不过是在看到管理人员时撒腿就跑——顺便说一句,有些人眼里,他们不是小摊贩,而是小摊犯——现在的管理人员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难免会忙不过来,小摊贩们的劳动强度当然很低。

TOP

 第七名:民工 劳动强度指数:4  

  农民进城务工,就叫民工——从这个定义也可以看得出来,农民的劳动强度的确很小,城里人就没工夫下乡务农。民工在城市里比较闲,所以到处找工作做,拿不拿得到工资都不在乎。有时候真的拿不到,他们也很看得开,爬到吊塔上面唱:想和你再去吹吹风……不要太悠闲喔。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