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柠檬色的快乐在2011-2-11 12:41:00的发言:
我本人就在券商本部,不太清楚你说的宁愿找营业部熟悉业务的本科生这个情况,我们这边不说投行或者研究所,连市场部总部的员工都极少是从营业部抽调上来的,更不要说是本科生了,新招的基本都是国际名校毕业的硕士生,CFA不是必须的条件,但是有会加分。倒是有在总部做的时间比较长然后去当营业部总经理的。 从业资格都是进来后走走过场随便就考了,那个东西我真的不想说了,另外CFA能用的多不多接触过投行和研究部门的的都知道,肯定有用,还有固定收益部也会用到相关知识,CFA的知识系统全面,深度也凑合了,去到哪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用处。 研究所写的报告花不花我不去评论了,是不是唬人的这个我也不好评论,你要说唬人中金的策略报告也经常失准,他家还被认为是业界投研能力最强的,薪水当然也是最高的(除外资投行外)。 另外研究所的流动性是比较高的,但是比如投行的流动性也是不低的,特别是保荐人。招聘官都不知道CFA是什么说明水准太低了,见过中金的HR,相当外资和专业,总之还是看公司吧。一般来说要求员工是CFA的公司都是大公司,也只有大公司才能PAY得起相对高的薪水,小公司要个CFA的HOLDER他也要不起养不起。 最后,招聘需求至少我们公司不是人力的人写,都用人部门自己写甚至自己招的,当然一般都是比较核心的部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1 12:41:29编辑过]
营业部抽掉年轻人和经验少的硕士都少,但经验少的CFA二级硕士并无比经验少的其他硕士和营业部有经验的有什么优势,券商喜内聘,但不像经验少的硕士生那样一哄而上,竞聘的确实都比较适合,和部门一沟通几个里面选一个,研究所招新人,一下大几十人来笔试,这里面哪个不是硕士、名校、CFA考生什么的?最后小几人,还说不定早就内定了。去年新业务开展起来,多招些“理论生”是正常的,衍生部什么的,而融资融券之类,还不是内聘居多?融资融券人员配置会比股指期货小?你看硕士新人在新招的里面占得多那是当然的,内聘的本来就不是新招的。
CFA深度够用,证券投资分析同样凑合,不要强调个别部门个别岗位,大部分够用就行了,而且个别部门个别岗位CFA深度够不够用?够呛。而从业资格内容对大多数岗位的实用性非CFA能比。
某程、某诚都养得起几个CFA持证人,难道都算大公司?大公司老板(也是持证人)还去参加《谁来一起午餐》?不是在台下点评的那几个砖家,也不是给别人机会和他午餐的那位,而且在台上比赛求午餐的选手,不是创业时,而是已经是养了几个CFA持证人的大公司老板。
招聘要求总要通过人力发出去,部门不敢不让人力参与制定修改,特别是对新人的大规模招聘,人力主导性要强得多。部门招聘要求怎么写的?还不是按照部门岗位设置写的?岗位还不是人力批的?岗位设置还又不是和人力一块儿写的?部门自己招人人力只走个过场,那只有两种情况:人力都惹不起的高人来了;更多的是:内定了。
我部门职能较多,30多人,CFA考生2个,一个3级的一个刚持证,没人关心你考得怎么样,大老板就招聘时看简历带过一句就再也没过问过。而保代、注会之类的就有人关心,考前3、4人集体请假几天都没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1 23:02: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