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境外投资者利益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关系
一般来说,国内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企业形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从而促进其业绩的提升,理应受到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投资者的欢迎。但对于某些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而言,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却会成为负面消息,引起境外投资者的不满。
中国移动通讯行业的单向收费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2000年11月,信息产业部官员透露,“手机单向收费已经由数个部门达成共识,报国务院批准”。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消费者奔走相告,电信业市场化的这重要一步似乎终于就要迈出。然而,境外投资者闻讯后却大量抛售海外上市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行情-留言)的股票。11月23日,中国移动股价跌到10个月来的最低点,而中国联通则跌至上市以来的最低价位。有媒体报道,到11月28日止,两家电信公司市值共跌落2000亿港币。之后,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赴港声明,两年内不会实施单向收费,且“短期内不再发出第三块流动电话牌照”,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股票才又连续反弹。至12月4日,两家通信公司的市值又上升了1423亿港币。
由于境外投资者认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垄断,对其垄断定价政府具有相当的发言权。单向收费意味着中国政府对电信行业市场化的推动,一部分垄断利润将随之丧失。因由政府官员的不同表态,公司股票价格在海外市场上出现极具戏剧化的变动,也就可以理解了。稍微分析一下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就会发现中移动这类的垄断性或者掌握着一定非市场化资源的国企委实不少。除移动、联通之外,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以及即将上市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等,都属于这类企业。
在上面移动和联通的案例中,结果可以说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向境外投资者做出了一定让步和妥协。然而,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之路就是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国内经济市场化的大方向不可逆转(事实上,公司海外上市就是市场化的其中一步),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越来越由市场本身内生的和WTO规则从外部施加的力量所推进,政府对这一进程的控制力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境外投资者利益与国内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