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793
- 帖子
- 262
- 主题
- 140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我去中国办公室的次数比去美国的还多”。麦晋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夸张的表示。这是他过去12个月以来第三次出访中国。“中国市场的发展对于摩根斯坦利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麦回归伊始,便导演了中国市场顶级投行间的换人大戏。当然,这不过是国际顶级投行在中国市场人才争夺战的引子。 孙玮的沉浮离合 2006年3月,花旗和摩根斯坦利投行部门竞争最为戏剧性的一幕在中国市场上演了:原花旗中国区投行业务主席孙玮离开花旗银行投奔摩根斯坦利,成为其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和麦晋桁又形成了“中国战略”的“麦-孙”组合;而赵竞作为摩根斯坦利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和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联席主管,跳至花旗,成为其中国投资银行团队董事总经理。两个公司的“首席女将”正好来了个大调换。 孙玮和麦晋桁渊源颇深。1998年,孙玮进入摩根斯坦利。2000年前后,孙玮先后参与了“中国联通”、“中石化”和“中国铝业”等一系列国企的海外上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中国石化IPO的过程,孙玮表现出众,给麦晋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候,两人密切的共进退工作关系开始建立起来。 后来,麦来到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以下简称“瑞士一波”),力邀孙玮出任一波亚洲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部的董事总经理和中国区主席。果然,孙玮不负众望, “中国外运”、“中海油”、“中国人寿”这些世界级大型IPO项目,瑞士一波统统都参与了进去,年终瑞士一波的投行业务从零做到了中国第二的位置,市场占有率接近30%。 孙玮多年来形成的与中国政府高层的良好关系和处理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经验及专业的投行经验,使她成为亚洲投行界精通中国和国际游戏规则的“稀缺人物”。 当麦逐渐扭转一波全球颓势之后,想寻求更大发展的同时,与董事会在未来发展的战略上又发生了矛盾,麦被迫辞职。接下来,孙玮也亦步亦趋地离开了一波,尽管中国区的业务发展的有声有色。麦在家休息了三个月,后接任一家基金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孙玮在麦离开瑞士一波后,也递交了辞呈。后来此举被华尔街和中国投行界认为是“忠实追随麦的举动”。 但是远在中国的孙玮迅速被花旗投行“猎中”,任命其担任中国区投行部主席,孙玮“只身”来到了花旗投行。在花旗这一年的发展,回头看来,只能算是孙玮的一个过渡时期,其间她经历了花旗亚太区投行副主席任克英的停职风波,因为任克英前期一直参与建行的IPO项目,这么重要的关键人员离开,建行IPO项目在最后一刻将花旗投行踢出局也并不让人诧异,但是孙玮因为临危受命接管任克英的相关工作,也饱受争议。 实际上,孙玮接替的是原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竺稼的席位,全权负责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业务及相关的全球统筹工作。而赵竞在花旗投行部负责的项目事务的权责与孙玮差不多,只是缺少了“中国区董事长”的职级,而在内部的话语权略逊于孙玮。 中国概念下的“换血” 帅已换,自然要找到适合发展的精兵强将了,接下来的投行间的人才挖角让人眼花缭乱。原花旗集团北京地区首席代表杨凯、美林的蔡卫,以及来自BNP百富勤的杜峰纷纷被招至摩根斯坦利,他们现在都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的执行董事。为了分兵把口,摩根斯坦利还将汇控的孙刚、JP摩根的周宇和美林的戴燕挖到帐下,担任副总裁,专门负责不同行业及执行中国区的投行项目。 顶级投行中国区的人才招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在华尔街围绕中国业务的发展,各家公司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贵为“华尔街皇帝”的高盛也在2006年6月北京举行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调整了高层,董事长兼CEO鲍尔森接受布什总统邀请准备担任财政部长,而副国务卿佐立克则返回高盛担任要职,这两人对“中国的发展”都是持积极和建设性态度的。这些重要的政府人脉对于高盛在中国谋求重要及高端项目,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相比其他投行,瑞士一波则显得寂静很多。不管是中国的投行人才招募工作,还是在华尔街层面,瑞士一波都没有“中国概念”的“明星投资银行家”的加盟。据业内人士分析,瑞士一波因为“麦-孙”组合的离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沉寂。 而摩根斯坦利除了召回离开的精英高管,也力邀美林投行部负责人加盟,甚至美国证监会的前任高官也被挖来出任董事会董事。 大摩换人之后 人员到位之后,麦晋桁下一步要在中国做什么呢?“除了融资和并购咨询服务外,我们还拥有活跃于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本和房地产投资团队。我们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中拥有最大投资额度即4亿美元的外国投资银行,同时还运营着资产管理、固定收益、商品期货和私人财富管理等领域的业务。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我们已与中国银联组成战略联盟,并将继续加强这一合作伙伴关系。”连日开会略显疲惫的麦晋桁说。 2006年初推出的湖南有色金属和中国建材IPO、正在进行中的世茂房地产IPO,都是摩根斯坦利中国投行部近期的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摩根斯坦利参与创立的中金公司和摩根斯坦利中国投行犹如“双保险”,即使摩根斯坦利中国失手了,还有中金公司,两者投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将超过80%,其他外资投行和本土投行“只能瓜分剩下不到30%的 蛋糕了”。 除了投行业务,推出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和基金管理业务也将是摩根斯坦利近期的业务发展重点。 “我们希望在未来五年,公司的净利润能翻一番,”麦晋桁自信地说。他道出的其实也是所有华尔街顶级投行的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