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传证监会2010年改变新股发行制度

据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报道,针对最近几个月中国首次公开募股(IPO)定价过高的现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简称:中国证监会)正在考虑如何进行约束,明年可能会调整新股定价机制。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国证监会过去几周曾多次会晤投行人士,就这一问题征求意见;投资银行向证监会提出多项建议,多数涉及对新股定价机制进行技术性调整。该知情人士还称,中国证监会对近期新股定价偏高的不合理现象感到担忧。新股定价过高导致企业的融资规模显著超出原有目标,证监会很可能在明年针对这一情况采取行动。

另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进一步形成市场化的IPO定价机制,将是证监会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6月份,中国发布了新的IPO规则,至此暂停了9个月的新股上市宣告重启。新规则弱化了证监会在IPO定价中的窗口指导作用,使定价进一步市场化。

在此之前,证监会运用包括市盈率在内的一系列固定但又不对外公开的参照指标对IPO定价发挥较大影响力,导致新股定价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就引发新股上市首日获得强劲需求,股价被推高后又会面临大规模获利回吐,从而呈现出剧烈波动。

新股上市股价剧烈波动正是证监会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IPO供应规模仍严格控制在证监会手中,而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则依然如饥似渴,从而将IPO价格推至过高水平。6月份以来,中国大陆几乎所有IPO交易的筹资规模都超出最初计划的一倍以上。

最新一次IPO来自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 简称:中国重工)。该公司最终筹资人民币147.2亿元(21.6亿美元),大大高于人民币64.4亿元的初期目标。中国重工的IPO发行价定在指导价格区间人民币6.15-7.38元的高端,为2008年每股收益的42.14倍。而其他造船企业股价相对2008年收益的市盈率仅在20倍左右。

尽管IPO定价机制改革的细节尚不明确,但分析师们表示,机制微调的影响力有限,原因在于新股供应规模仍由证监会而非市场决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