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189
- 帖子
- 333
- 主题
- 119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对各家券商的投行部门来说,2005年的“冬天”无疑从5月就开始了。股改导致IPO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的暂停对其投行业务造成的打击,不啻于在燃烧着的炉火中抽走了柴薪。雪上加霜的是,支付给保荐人昂贵的工资成本具有较强的刚性。所幸,股改保荐以及债券承销业务的开展,令投行在熬过寒冬的同时不至于两手空空。 投行一度“无米下炊” 今年5月以来,为让股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尽快完成新老划断,管理层停止了IPO及配股等再融资项目的审核,未完成股改和新老划断的公司,不允许开展再融资项目。这对已经连续几年中挣扎中求生存的券商来言,最稳定的一块收入来源突然中断。一时之间,投行无米下炊,令一度呼风唤雨的投行精英无所适从。 据本报信息部统计,2004年券商IPO发行费用总计17.4亿元,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尚未进行的几个月里,IPO发行费用仅2.8亿元。因此,和去年相比,仅这一块的收入券商就会损失14.6亿元。“今年的投行收入捉襟见肘”,一位投行人士介绍。 股改保荐:投行的救命稻草? IPO以及再融资的暂停,令券商的投行业务几乎捉襟见肘。随着股改工作的全面展开,投行纷纷转战股改保荐的战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除第一、第二批试点公司的保荐费用大概为300万外,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保荐方案也渐渐模式化,到最近的第十三批,一家公司的保荐费用怕不到100万了。 虽然一个股改项目的保荐费用不能和IPO动辄上千万的发行费用相比,可是1300余家上市公司每家都要做股改,多做几家的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与上市公司后续的联系和沟通。 据粗略统计,目前48家券商对328家公司(已公布股改方案)进行了股改保荐。不过,一些大型券商凭借其信誉、研发能力对保荐(公司)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垄断,海通、国信等9家券商保荐数量达到2位数,它们几乎占到已完成股改和正在进行股改的公司的一半。而有将近10家投行仅参与了1家甚至半家上市公司的股改保荐。 那么,股改保荐业务对投行的收入贡献又有多大呢?据一家保荐数量排位靠前的券商投行人士介绍,今年投行收入顶多只能达到去年的一半,其中股改保荐业务就占到三分之二。扣去成本和费用,“赚不到什么钱”。 可以想象,保荐项目做得少的券商投行又能有多少收入呢? 火爆债市或许带来机遇 与股票市场的低迷相比,今年的债券市场遇上了少有的发展机遇。企业债的发行额度目前已经超过900亿元,远远超过2004年全年发行的268亿元。而5月才面市的短期融资券,短短半年多发行规模就突破千亿,另有近千亿在央行备案。据市场人士估计,明年发行规模更会达到惊人5000亿。 严格地讲,债券的承销分销也是投行业务之一,债市的蓬勃发展当然也给券商的投行业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今年大部分时间债市二级市场利率偏低,券商往往在一级市场上拿到券,在二级市场转手就能赚大钱。 不过据了解,各家券商根据业务划分的不同,有些券商并不是由投行部门进行债券承销业务,而是组建了固定收益部专门负责该类业务。因此,投行在债券承销上获得的收入不太好匡算。不过在今年债市中,券商显然分到了发债的一杯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