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早早早,成功的基石

  如果可以叫做成功人士的话,杨大勇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一高两早”。职业:高起点、稳提升;人生:早成家、早立业。

  在创业之前,杨大勇的收入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这与他的性格和工作能力紧密相关,更与他人生经历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有关。

  他自称是保守型,但2004年敢贷款100万买个房子,有大额房贷时敢借钱创业的人,至少要称其为高风险承受的保守型性格。

  从受教育开始——这是戴维·布鲁克斯所说的成为“精英阶层”的第一步,他接受了中国最好的两所学校的教育,北大的热情和清华的务实为他奠定了好的起点。据同学介绍,在学校他就是风云人物,好读书、喜欢运动、积极的社会活动组织者;前三份工作,他都是平台提升加组织内连级跳,才走出了30岁之前漂亮的职业曲线。他谦虚地说每一次都有贵人相助,但看似优游的选择,都是稳扎稳打实干出来的。套句俗话是成功从不青睐没准备的人。

  另一个优势是早成家——婚姻是成熟人生的开始,也是一个男人责任感的最佳体现。杨大勇毕业即结婚、结婚当年就买房,夫人在银行工作,这个身份不但为家庭财商提供了支持,更是实际的家庭经济支柱之一。他们因为婚姻大事已解决便可以心无旁骛发展事业,也因为年轻所以敢于冒风险创业,更因为有家庭支持才有可能创业——已婚男人更容易取信于人,而且两个人赚钱使得财务有了保证。

  当然,优秀的人才不一定会是高收入阶层,行业的选择是杨大勇财富曲线的加速器。

  我们看到,他的人生曲线经营的很好,但财富曲线表现更为优异就要归结为行业的选择——地产行业、金融行业,都是近年收入提高非常明显的行业,杨大勇从创业开始到今天,企业的价值增长了20倍,但这个数字与地产开发商同期的上升规模相比,还是很平和的数据。他了解市场,下过功夫分析:“在21世纪不动产的时候,我们就分析判断过,房地产金融的市场会逐步扩大,房地产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在未来并不一定会小于房地产销售的数据”他说,“因为外国有成熟的模式和巨大的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市场,让我们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杨大勇说,他“不轻言败、全心投入目标”,“不轻易做一件事情,一旦做了就没有想做好但做不好的事情”。这种精神和“傲气”,让他一路坚持,画出创业至今让人羡慕的财富曲线。

TOP

选择“聪明的”贷款,让资产流动起来

  杨大勇的财商绝对是工作中学来的。

  2001年他买的第一套房子在朝阳区的某个楼盘,小户型、全款支付,他说那是买的最差的一套房子。“那时刚毕业,根本没有钱,买房子是两家父母亲戚给凑的,而且没经验,买的还是朝西的户型,西晒很严重。楼层又高,老人家也不愿意住”。

  现在,他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是:70%~80%不动产,10%~15%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金融投资产品,10%~15%现金及保险。当然,比例不是绝对的。他会根据历史数据留足至少六个月的家庭支出,然后根据市场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从去年以来,他还加大了消费型保险和健康计划的配置比例。作为银行家的夫人则负责金融投资产品的配置,使组合保持一定的收益。

  “我的不动产持有比例有点高,正常的理财教程说应该在50%左右”。但由于是业内人士,安家世行又是“房贷理财专家”,可以赋予不动产很高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杨大勇本人又是地产专家,知道什么样的物业具有更高的升值潜力。“不熟不做”,但如果十分熟悉一种投资品、又具有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变现能力,高比例的地产配置就变得合理了。

  杨大勇置业的原则是目标投资。他依据生活需要和女儿教育规划买房子——“理财的最终目标就是退休规划,我最终的计划是退休后住在一套两进的四合院里,因此要求现在的投资要有一定比例的回报率;另一个目标为了女儿以后上学方便,所以要在目标学校附近提前置业”。

  现在他所拥有的不动产,年租金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他笑称这要比他炒股的业绩成功得多。

  杨大勇还提倡聪明的、健康的消费贷款,把闲出来的现金投到合适的投资里去——这样既可以保证现金流,而且与投资收益相比,贷款的利息很低——对他来说,房产租金收益可以达到10%,与贷款利息相比二者的息差收入明显。“我们的口号就是让不动产动起来”,转按揭、循环贷、存贷通??这就是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的价值。

  信奉保守投资的杨大勇和比他“更保守的银行家”夫人的资产配置看起来不合逻辑,但却符合他们家庭的实际状况,也符合他学到的“持久、传承”的理财目标。杨大勇仍然保持着大学时代的好读书、好运动的习惯,他推荐的两本个人理财及财商提升的书籍是《富爸爸》和《家族财富》,后者“是家庭财富传承方面最好的读本”。

TOP

人物篇 2

  刘欣把法律的严肃缜密代入理财

  财务自由是学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标签 TAG 让被动收入占更大比重

  主人公:刘欣

  资产规模:略

  家庭状况:先生(律所合伙人)、女儿(即将去国外读大学)

  收入/支出结构:双方工资收入+合伙人分红+房租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回报/租房支出+

  教育基金+日常消费

  未来大项收支预期:律师执业收入+投资收益/女儿教育

TOP

财富曲线:

  ● 刘欣的家庭收入增长赶上了两波"牛市",一波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另一波是2006年开始的资本市场大牛市.前者带来的是职业收入,后者带来的是投资收入.未来投资收入将占更大比重。

  ● 刘欣的家庭支出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在1995年和2004年买房时支出较大,但仍然没有负债,只是近年来女儿上高中和上大学的开支增加不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曲线,多数人是在无意识中勾勒出来的;另一些人会试图努力的去改变这条曲线,但往往半途而废;只有少部分人会一直用心的去管理,令这条曲线变得优美而舒展。刘欣无疑属于最后一种人。

  “我离财务自由还有一段距离,但我充满信心,而且仍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刘欣这样描述自己当前的状态。她总是把自己在财富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归因于运气,但如果一步步地梳理她的理财实践经历,就会发现绝非“运气”这么简单。学法律出身的刘欣对理财的理解程度和用心钻研的态度超过了很多金融业内人士,而当她把法律的严肃和缜密带到理财实践中时,更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欣的社会角色不断变换,但她的人生财富曲线则越来越清晰。品读刘欣的财富成长故事,对于遭遇金融危机打击而对理财生活无所适从的人,有很好的启示。

TOP

 从无意识到非常有意识

  “我更愿意把那段时期看作是财富积累阶段,还没到财富管理阶段”。刘欣觉得自己在2004年之前的理财实践完全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无论是炒股还是买房,都没有从理财角度认真的研究,也没有考虑过什么通货膨胀和国家经济政策。但当时刘欣的生活习惯很节俭,十分注重储蓄,虽然在生活上没有为难自己,可也决不浪费。

  刘欣认为,家庭的稳定对理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一个家庭组建起来后,就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的承担风险和开创事业,这对于财富的积累非常有好处。正是由于勤俭的生活习惯和稳定的家庭,再加上中国经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腾飞,刘欣的家庭财富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上扬。

  财富的积累是财富管理的前提,当刘欣顺利的完成了积累阶段,就开始向第二个层次迈进。2004年,刘欣突然一下子有了很多富余时间,就开始用心的进行财富管理。

  刘欣首先想到的是买保险,与大多数人是在保险代理人推销下买保险不同,她是主动找的保险代理人。通过搜索各大保险公司的形象大使,她找到了平安保险公司的赵小东经理。刘欣为家庭的每位成员都买了一些保险,当然给先生买的最多,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就这样,刘欣成为平安保险公司的客户,但她觉得这个选择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自己所交的保费,因为由此她真正的进入了财富管理的圈子。

  刘欣参加各种投资策略咨询会和财富管理论坛,结识了很多成功的投资经理和理财顾问。此外,当时北京青年报的《理财时代》周刊也对刘欣财富管理意识的萌发和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主办的“财富100北京巡讲”上几乎每次都能看到刘欣的身影,而且她还作为投资者代表在巡讲的启动仪式上发言。

  刘欣喜欢主动的跟人交流,渐渐的丰富了自己财富管理的知识并扩大了交往圈子。不过令她伤感的是,当时北青报一个对她帮助很大的记者早早因癌症去世了,这更让她感到生命的无常,更加意识到需要通过财富管理让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得到幸福和安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刘欣在多方面与人交流、博采众家之长的同时,也不断的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在她的家里,可以看到很多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当然也包括《钱经》。她还参加了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理财师培训班,拿到了香港的理财规划师证书,不过,当时确实没有想过要去执业,读书只是为了自己用。

TOP

把钱都贴上标签

  刘欣很快就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去,在买了充足的保险后,她开始设置人生财富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她几乎没有活期存款,现金都放在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货币理财产品上,数量上能满足家里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可比一年定期存款,而且流动性也好,还有像“日日赢”之类的理财产品,当天赎回当天到账。

  刘欣还购买了一些稳妥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和优质客户贷款和短期融资券挂钩的,几乎没有风险。当然她也买过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在2007年的收益率超过了10%,虽然后来降到了3%,但也比存款收益率高。

  “我喜欢的财富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要先把底座打实了,所以无风险金融产品在我的资产配置中一定要达到50%以上的比例”,刘欣说。而且她总是强调自己把每一份钱都贴上了标签,这份是做什么用的,另一份是做什么用的,各个账户间绝不互相串通。“比如我在基金投资上亏了钱,也不会用无风险账户里的钱去填补。有人说这种分账户的管理财富方式不好,太保守,但我坚守自己的纪律,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财富的稳健”。

  当铺好家庭财务“安全垫”后,刘欣又把另外50%的资产配置到哪些地方上了呢?当然是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前是公募基金为主,自己操作的股票部分只占很小的比重。

  2006年的时候,刘欣为了买公募基金,亲自考察了基金公司,并选择明星经理,当时都是1元净值买的,恰巧赶上了大牛市,卖的时候都超过了2元钱,当然并没有卖到最高点,但她觉得取得翻番收益已经足够了。

  2008年市场的惨烈下跌,也让刘欣的财富缩水不少,但只是减少了利润而已。从2004年算起,她通过财富管理取得的收益还算可以。更何况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环境急速恶化的时候,刘欣赎完基金后还尝试了打新股。

  “中石油是在集合竞价的时候就打出去了”,当她谈到这些的时候,真的看不出来她只是个业余的投资者,几年来的学习钻研,已经让她对市场有了很好的感觉。不过她也坦言,2008年的市场突变确实让她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被市场先生狠狠地教育了一下,教训深刻。

  应该说从2000年以来,刘欣的家庭收入已经进入了稳定期。而她通过积极的财富管理,既筑起了控制未来风险的“防水大坝”,还博取了不错的收益。当然赶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也是她的幸运,但你能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刘欣说她之所以现在投资理财的效果还不错,一是用心,二是胆小。但我们看到她所谓的胆小只是消费的谨慎和对风险控制的严格,而这些也是成功财富管理的先决条件。她在投资上明显是积极进取的,她对财富管理的钻研劲头恐怕连业内人士也自叹不如。

TOP

无组织但有纪律

  很多人把投资理财当作人生中的小插曲,而刘欣却不这么看,她认为理财是贯穿一生的事,而且每时每刻都要用心。“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离开过工作岗位!现在一睁眼就开始接触各种新闻,研究国家政策。确实感到国家的政策和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现在地球都是一个村,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时间不够用的她现在还是民间慈善服务团体——“中国狮子会”的成员,几乎每周都去参加活动,搞义卖,教打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唱歌,为资助聋儿康复筹款,去太阳村义务劳动等等。“参加慈善组织让我的心态变得平和,知道满足,不浮躁。跟需要帮助的人相比,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那些生活很困难的人依然如此顽强和乐观,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快乐呢?”。刘欣觉得这种心态对财富管理也很有帮助,对财富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至于未来的理财规划,除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外,刘欣最主要考虑的当然是自己退休养老问题。“现在购买的人寿保险,在65岁之后,每个月能返一定数量的现金,但这肯定不够。要想退休后的生活好一点,就只能依靠财富管理了。理财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欣说现在仍感觉到老有压力:万一生病了怎么办?万一物价上涨了怎么办?“所以我也有自己的理财目标,每年的收益能达到10%就行,年龄大了不敢太冒险,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实现这一目标还得依靠严格的管理。别人评价我是无组织有纪律,现在想想还真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渴望达到自由的状态,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但前提是不能脱离自然律的约束。法学上的这种辩证思维同样适用于理财,刘欣认为,有纪律的理财和生活,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信手涂鸦也许能画出一幅抽象派的画,但绘制人生的财富曲线必须要一笔笔的精雕细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