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并购三十六计
下一主题:并购潮涌
返回列表 发帖
哪个行业最赚钱,那么,它吸引的外资就最多。资本运作的道理很简单,并购的目的就是赚钱第一,即使捞一票就走也值得,这里面倒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一家著名外籍投行的高管曾经对《资本市场》记者直言不讳,“你只要数一数哪些行业的钱挣得最多、来得最快就可以知道个大概,——这样的行业往往最招惹外资的回头率。”
显然,外资关注的焦点不外乎以下几个行业:石油能源业、房地产业、零售商业、银行业、电信业、汽车业、电力公司……利润愈丰的行业,政策的限制也愈多;而且多半还是政府垄断或者特许挂牌经营的国有企业。此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控股是绝对的,外资充其量也只能是参股,或者持股比例在国家政策设定的底线以下。其他限制少、壁垒低的行业,譬如零售行业虽然利润持续不断,但毕竟无法与国有控股公司凭借垄断所得到的丰厚回报相提并论。
“外资公司都是有备而来,它们对中国内地的市场行情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指向也相当明确。譬如,房地产自1998年以来一直持续走高,就因为政府掌握土地资源、民众储蓄节节上升以及外资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诸多因素构成了房地产股中长期的利好。尽管国家宏观调控会影响它的业绩,但A股市场上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行业龙头,除了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外,实际还可以利用政策的调控进一步进行行业内整合和并购,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实力。此外,商业股尤其是老牌商业企业,在省会城市的中心地带大多拥有房地产作为店面,使得这部分商业股带有商业地产的性质,并且具备潜在的并购价值,追捧的投资者也不计其数”,上述高管补充道。
除了房地产等实业投资,内地的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股、电信股、石油股以及汽车业,“源源不断的利润与投资回报着实让外部兼并收购者垂涎,他们无非就是冲着这些赚钱的行业而来的”。


港台投行内地较量
“1990年代,台湾各大投资银行就开始以外资的面貌陆续进入内地。1997年,在内地城市设立了代表处蹲点的就有了十几家。一般是立足香港之后再度北上,其中较为知名的就有元富证券、京华山一。2003年9月,京华山一、宝来证券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在京沪两地设立了办事处”,一名业界资深人士透露,“深入内地的台资投行运作台资企业内地上市仍然不便,主要是引荐内地台资企业到香港上市,因为种种原因而行事低调,一向不被人们注意”。
香港投行与台湾投行的境遇基本类似,虽然也被看作是外资(港台皆为私营券商),但毕竟要比台资投行方便得多;1997年回归祖国之后,香港投行挺进内地如鱼得水。与外国投行相比,港台资本因为文化同宗而容易融入内地,也因为香港股市的市值远远大于深沪股市而独领风骚。自1993年内地的青岛啤酒以H股及红筹股方式上市香港以来,迄今已有335家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占港市总市值的40%左右。香港是进入内地的门槛,也是内地企业筹资的首要中心。
据统计,上市香港的内地上市公司2005年全年成交量16568亿港元,占香港股市全年成交金额的46%,IPO融资,H股占到整个市场八成以上,融资也是超过了1374亿;同时2005年香港交易所10家IPO最高的公司全都是内地公司,成交额最高的公司里有5家来自内地。
香港投行比台湾的同行更有天时地利之便,而台湾的投行受制的因素较多,一时也难以与香港的投资机构较量。所以,“目前有能耐将内地A股市场拨弄得风生水起的还是香港以及境外的跨国投行,尤其是那三个出台不久的收购管理办法让他们如虎添翼。实际上,他们当初也是以合资投资银行的面貌出现的。香港几乎是跨国投行的亚太总部,因此纠合在一起难分彼此”,一名香港投行驻广州办事处的朋友对记者说。
在其提供的名单上,香港投行经理占了十之八九,而台湾只有台证综合证券(台湾前三大券商之一)。可见,在内地股市全流通之后,外资获得了更多的并购机会,而香港与境外跨国投行才是操作并购业务的主力。就像业界人士调侃的那样,“当心野蛮人!要提防在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之后为国际资本做嫁衣”。
“内地的金融资本系统在助推产业方面一向乏力,很可能导致外资横行”,有业界人士这样预言;而且,外资天然只关注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购企业,舍我其谁?
跨国资本饮马长黄?
“众多海外投资者的并购目标无非就是盈利行业。限制少、壁垒低,产品规模大,销售额居高不下,就能带来稳定持续的现金流,也便于杠杆收购,——外资最看重的指标之一就是被收购企业的产品规模和行业地位”,一名中小企业研究者对记者说,“在战略性的国有控股公司只允许外资持股而不得超过股权比例甚至染指控制权的条件下,他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目前遭遇资金瓶颈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海外基金选择的目标,虽然高风险,但也高收益,譬如房地产业和零售商业。内地房地产仍然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投资收益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尽管宏观调控风声鹤唳,但吓死的只是胆小的,撑死的是胆大的。金融紧缩,土地严控,觊觎已久的海外基金见缝插针,双方或几方一拍即合。此外,外资并购的重点行业还有资源类行业,如钢铁、金属与采矿行业。像金融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限制比较严格,外资只能在限定的比例下进行并购,或者先合资参股,过渡期之后以及股权比例锁定期解除之后也许才能够进行并购”,上述研究者补充说。
“跨国资本似乎更有意聚集在国家政策限定的行业,特别是垄断保护仍然相当盛行的国有控股的行业。大家都知道,国家垄断行业获得的暴利往往最大,外资的市场嗅觉也相当灵敏,你越是提高门槛他倒越来劲”,与记者相熟的一名香港投资分析师评价道,“这一轮的并购,已经不像股改以前那样只是星星之火,倒很有可能短时间内形成燎原之势。毕竟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保证了股权同价,股票也有了正常的流动性,——这在内地深沪股市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目前并购中的更多压力还不是股市,而是来自国家政策的调整”。
8月9日,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等6部委出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9月8日起正式施行。《规定》除了明确外资可以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的办法以外,还制定了相应的反垄断审查措施。
难以想像,资本并购的力量会怎样改变中国内地的商业生态。“当齐头并进的多股资本势力饮马长江两岸或者黄河之滨时,人们还无法预见现在的并购以后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外资并购之后是否照样会出现垄断托拉斯组织或者行业寡头呢?现有的反垄断措施是否足以牵制这些已经改头换面的外资公司呢?”沉默片刻,这位历史系出身的年轻投行家幽幽地发出了意料之外的一点叹息。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并购三十六计
下一主题:并购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