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收购伦交所 麦格里掂量加价
下一主题:广发证券再现股改双重身份 持股保荐威力有几何
返回列表 发帖

华夏证券黑洞:噬人还是自噬?

离重组一个多月,华夏证券再次被查出挪用26亿元国债回购,其中有近7个亿是在对前任董事长周济谱、原总裁赵大建的离任审计完成后新增的。据华夏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华夏证券的窟窿累计达80多亿元,而且,“还有没有没曝出来的窟窿谁也不敢打包票”。说华夏证券是吸钱的黑洞一点不为过。
原以为重组会使黑洞收缩,不料再次扩大。这到底是黑洞过大,使其只能继续按照原有轨迹噬人,还是券商在危机关头的自噬?
从材料来看,两者兼而有之。在华夏证券历尽曲折、重组几近成功之时黑洞扩大,难道有关人员不知道问题一旦暴露将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吗?事实上,华夏证券26亿国债窟窿一出,其翻牌即陷入尴尬境地,接手的中信建投证券随即上报给国务院,新一轮审计、处理指日可待。
貌似新生,却故态依旧,其内在逻辑何在?
华夏证券的情况可用“上下交相迫”来形容。一方面,在华夏证券危机爆发后,资金链极度紧张,在客户讨债、总部不能弥补资金缺口的情形下,很多为总部融资的营业部就将客户存在华夏名下的国债予以透支。另一方面,据媒体报道,由于公司秘密账户被封,华夏证券总部部分员工的工资都成了问题。新东家中信投资与建银投资不是救世主,他们只对一个新生的证券公司负责,而无心也无义务对一个旧壳负责。
可见,此次国债黑洞的放大,只不过是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面前,一批经济人的又一次“理性”选择。
这次国债回购是老戏码重演。业内人士早已指出,国内证券市场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都在华夏证券身上有所体现:营业部管理混乱,国债违规回购、挪用保证金。更大的黑洞还在于,华夏证券的弊病非华夏证券所独有,这点,华夏证券的前掌门人赵大建早就指出,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与众同流而已。最新的一则新闻是,在得到了中央汇金公司注资半年后,银河证券并没有发生人们所期待的变化:一个由证监会、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共同组成的检查组对其进行清产核资,却迟迟无法结束。
让人深思的是,华夏证券总部的交易异常活跃,近一个月以来,两市交易所每日公布的涨跌幅前5名的交易席位排行中,“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交易部”频频上榜,几乎垄断了头名位置。上周三,华夏证券以超过1000万元的交易金额成为最大的做盘主力。按常理,新东家中信建投接管后不可能允许华夏总部开展大量的自营业务,新鲜资金从何而来?
濒临绝境的公司,一旦稍获喘息,就故态复萌,上演疯狂大戏,实在令人唏嘘。很明显,任由华夏证券这样的券商纵横市场,开始不过是噬人———吞食国债、保证金等,而后就是克制不住地在噬人的同时自噬。
今年对于券商的政策性重组、救助、关闭、清算十分醒目,此举无非是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打下基础。但华夏证券新增黑洞却让人无法乐观。
面对时艰,政府与市场究竟应如何共度?如何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输血还在其次。类似于发行“权证”这样的“创新”举措,只能使市场产生政府为救券商不顾起码游戏规则的误解;华夏证券赵大建在审计报告出炉一周后,就被任命为民族证券公司党委书记,则可以视为对法治精神的亵渎。
政府监管部门与自律性质的协会理应带头尊重法律法规,做好监管,而将创新的任务还给券商。如果管理与经营的边界界定不清,政府今后还将继续为券商埋单。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收购伦交所 麦格里掂量加价
下一主题:广发证券再现股改双重身份 持股保荐威力有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