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配置股票型基金 QDII明年欲打翻身仗
下一主题:三大主力粉墨登场试探QDII政策空间
返回列表 发帖

风向微变新批基金1月出炉?

“11月,私募性质投资公司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信托产品的申请就已无法获得银监会批准了。而到了12月,连普通的证券投资类信托新产品都没有了。”知情人士透露。
  
“我们新基金的流程走得差不多,快则明年初就可获批。”某基金人士告诉记者。
  
这预示着在嘉实基金公司400亿巨型基金出现后,基金发行以及持续营销开始受到限制的情形将会得到改观。
  
公募私募齐设限
  
监管层对于资本市场风险的担忧不但导致公募基金停止发行,私募基金也被波及。
  
“11月,私募性质投资公司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信托产品的申请就已无法获得银监会批准了。而到了12月,连普通的证券投资类信托新产品都没有了。”知情人士透露。
  
今年6月至今,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蓬勃发展。wind数据显示,以推介起始日期算,6-11月共有83只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开始募集。仅从数量上进行比较,这样的成绩远好于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同期募集成立的仅54只。
  
迄今为止,信托是私募基金阳光化的唯一渠道。牛市行情使得不少私募基金纷纷通过信托渠道做大做强,信托产品的发行高峰和私募基金的需求分不开。
  
在83只证券投资基金中,有私募基金背景的信托产品就超过10只。景林、明达、晓扬投资等业内知名的私募机构,在今年下半年均有新的信托产品推出。
  
但新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在11月底彻底断流了,和停批公募基金几乎是同一时间。
  
数据显示,最后一只开始推介的证券投资类信托是合肥兴泰信托公司于11月27日推出的兴泰.汇利一号信托。
  
但是,转机也开始显现。
  
12月27日,诺安平衡股票基金公告称将于2007年1月4日至31日开展限量30亿的持续销售活动。
  
这是新基金发行和持续营销受限之后,首只获批开展持续营销的基金。
  
400亿基金出现后,监管部门对于新基金就开始严控,至今还在募集的基金仅有4只,分别是鹏华动力增长、德盛优势股票、宝盈策略增长以及中欧新趋势基金,其中,最晚的鹏华动力增长基金获批时间也在12月4日。
  
微妙的变化
  
公募、私募以及信托同时受限与监管部门担心这些机构资金太多、会助长市场不理性投资行为有关,但是,资金面微妙的转变在12月下旬出现了。
  
“在基金持续营销中,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现在市场上的资金并没有前段时间那么泛滥。”某基金人士表示,“时近年末,资金压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个时点上,银行的积极性也开始降低。
  
“虽然各大银行都号称要加大中间业务的比例,但毕竟存贷款是最直接的考核指标,基金销售是会分流存款的,因此,这个时候,银行客户经理积极性都不高了,而这种现象在中小银行比较明显。”
  
伴随着这样的转变,新基金发行开闸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但是,监管部门对于控制基金规模的要求并没有放松。
  
“将来我们的份额发售公告中可能不需要说明如何控制基金规模,但获批之前还需要给监管部门说明控制规模的办法。”上述基金人士告诉记者。
  
诺安平衡获批持续营销和其对于规模控制的“创新”分不开。
  
在其份额公告中,诺安平衡称,“如果预计本基金总规模达到或超过30亿份,本公司将于次日公告提前结束本基金本次活动,同时本基金将于公告日起暂停接受申购、转换转入业务。如果公告前一日本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30亿份,则该日(指公告前一日)提交的所有申购申请将全部确认无效,确认无效的申购资金将退还投资者”。
  
事实上,这种模式明显不适合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基金公司。
  
例如只募集一天的嘉实策略增长,就不适合采用如此模式。但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这种模式却可资借鉴。
  
“对于开展持续营销的基金,控制规模是必须的。”基金人士告诉记者。
  
按照《基金法》和《基金投资运作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因证券市场波动、上市公司合并、基金规模变动、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等基金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基金投资不符合本部分规定的投资比例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交易日内进行调整。”
  
如果一个最低持股比例为60%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在短短时间内由5亿增加到30亿,则意味着基金要在10个交易日内增加15亿的股票持仓,这样的资金量以及建仓要求有可能会使得某些个股暴涨。
  
“开展持续营销的基金应该将这一点充分告诉投资者,让投资者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选择。”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对此颇为忧虑。
  
另一个存在争议的地方则在于是否应该在份额公告中将设限措施列明。
  
“明确写明限量措施之后,基金公司就会就此大书特书,‘限量认购’、‘仅售一元,欲购从速’等等字眼一直以来屡屡出现在基金的销售广告中,这存在误导投资者的嫌疑。”某基金市场总监告诉记者。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配置股票型基金 QDII明年欲打翻身仗
下一主题:三大主力粉墨登场试探QDII政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