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32亿元集资大骗局
下一主题:券商越权买股 股民血本无归
返回列表 发帖
  (二)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建立对短期资本流出入监测体系 在现有外汇中,有多少是追求利差和汇差而进入我国的短期国际游资,有多少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从事投机活动,应有一定的数据统计。在未来的外汇储备增长中,将有多少游资可能进入,也应作出预测。只有掌握这些情况,才能制定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特别是对短期资本流出入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在短期资本流量较大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减少短期投机资本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冲击。

TOP

  (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防止大起大落        

 

  一旦货币币值出现大的波动,国际投机资本就会大规模转移。因此,保证汇率稳定应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防范措施是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健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体说,第一,改变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使之成为外汇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操作者,而不是目前这种银行结售汇余额的被动吸纳者。目前中央银行可以把现行各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周转头寸改为弹性额度,使其发挥调控资本流动和汇率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中央银行确定各外汇银行最低的持汇额度及其上浮幅度,然后根据调控的需要来调整各外汇银行可持有的浮动额度,从而改变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被动调控地位。当短期资本大量进入时,为抽紧银根,中央银行可以考虑扩大外汇指定银行的持汇额度,减少自身外币买人和人民币投放,从而既可以减少本币升值的压力,又可以通过增加外汇银行的外汇头寸持有量,使其本币头寸相应减少,达到紧缩国内信贷的目的。第二,逐步放开二级外汇市场。增加外汇交易方式,开办远期、掉期、回购交易业务,中央银行可以用这些办法来抵消短期资本流入对本币币值稳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分散外汇风险。例如,中央银行可以进行外汇掉期交易来消除短期资本流入导致外汇储备增加所产生的对币值稳定的不利影响。

TOP

  在这种交易中,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向国内外金融机构卖出即期外汇,同时买入远期外汇,以达到既保留外汇储备稳定本币币值,又可在一定时期内减轻货币供应压力的目的。中央银行还可以同商业银行安排回购交易。中央银行只是暂时将外汇的所有权在有限的时间内转移给商业银行,这些资产中央银行仍有权收回。在这种业务中,中央银行将即期外汇卖给了商业银行,使得后者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从而在安排回购的期间,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也被削弱了。这些手段能避免短期资本流入对国内货币市场进而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第三,中央银行可考虑与有关国家协商签订央行间的互惠信贷协议。目前,美国与20多个国家签订有这样的协议。互惠信货协议完全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协议,它可大大加强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短期干预能力,是对付投机性资本流入外汇市场的有效手段。

TOP

  (四)改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

 

  1.   确立对内对外兼顾的宏观调控目标。1994年1月汇率并轨改革之前,虽然我国已设立了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触已频繁发生,但是我国本币市场体系与国际货币市场仍然基本上是隔绝的,因此,宏观调控是以对内平衡的单一目标为基点。然而1994年以来,情况已经大不相同,由于对进出口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中央银行干与外汇市场,汇率并轨并走向自由浮动,实行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这些改革措施在相当程度上已把国内货币流通体系直接与国际货币市场联系在一起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这种联系会更加紧密。因此,作为宏观调控枢纽的金融体系必须把调控目标从单一的对内平衡转换为兼顾对内外两个平衡目标上来,才能适应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同时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来应付和处理国内外金融市场交叉融合所产生的问题。

TOP

  2.加快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转变。过去,我国货币供应基本上是通过现金投放计划和信货规模计划从中央银行到专业银行,再由专业银行分配到全社会。这种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是建立在银行体系封闭与现金投放渠道单一的基础上的。1994年以来,由于外资大量流入,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外汇储备,货币供应从中央银行到外汇持有者,再由外汇持有者流转到全社会的比重大大增加。当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结构发生改变,外汇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净增额的比重由1993年7%上升到1994年75.1%。这种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投放渠道不仅增加了,而且从行政计划指标控制转变为市场取向调节。因此,中央银行应尽快从传统的直接货币供应调控机制转变为间接货币供应调控机制。首先,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真正转变为货币供应量,将M1作为短期监测指标,M2作为中期监测指标,监测的重点应放在M2上。通过统筹考虑国内信货和国外净资产规模,及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其次,积极培育间接调控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为了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免受短期资本流入的干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等手段来减少国内信货,以抵消由资本项目顺差所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

TOP

  在三大工具中应重点放在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上,因为它与其它政策手段不同,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多次的调整与操作。在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它已成为调节和调控货币信用的最主要工具,它比硬性的控制贷款规模,采取一刀切等急煞车的办法副作用小,比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方式间隔短、灵活而适时。因此,当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抛出本币,这样虽然增加了基础货币,但是只要同时又在货币市场上出售等价的有价证券,回笼基础货币,外汇市场上外资流入的消极影响就可以消除,也不会像直接压缩信货规模那样对国内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TOP

  加强各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1)协调外资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制定外资政策时,应考虑货币政策的需要。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则外资政策应服从治理通货膨胀这个大局,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控制外资流入的规模、速度,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避免加剧社会总供求矛盾。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也要把外资外债规模和外汇平衡纳入视野,搞好综合平衡。 (2)协调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人民币币值,包括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汇率政策目标应服从货币政策目标。在外资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容许本币名义汇率升有一定好处,一是可以隔离外资流入对国内货币供应、信货和银行体系的不利影响;二是有利于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三是可以对投机性资本流入起阻滞作用。不利之处是大量的外资流入会引起汇率上升,从而影响出口。为充分兼顾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目标,当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时,为避免本币过分升值,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投放基础货币,这时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国内货币市场进行“对冲”操作,即同时出售有价证券,回笼基础货币,以此作为对付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带来不稳定影响的第一道防线。

TOP

       然而,当这一道防线对减少货币增长和压低通货膨胀的目标已经显得不够充分有力时,就应采取调整汇率的政策。根据国外的经验,允许汇率有一定弹性更有利于消除短期资本流入的不利影响。(3)协调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国内信货政策是本币对内价值稳定的关键,而本币对内价值稳定是对外价值即汇率稳定的基础,因此,国内信货政策是币值稳定的主要作用力。鉴于外汇储备通过影响货币供应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宏经济的一个内在变量,外汇储备政策亦属于货币政策的子系统。所以,按照政策的层次性,外汇储备政策应当服从并服务于国内信货政策,而国内信货政策则应根据汇率的稳定性,将外汇储备现状与预期需求纳入综合平衡之中。应在积极培养外汇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同时,加紧研究制定合理的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计划,协调外汇储备政策与国内信货政策的关系,为中央银行有效地实施总体货币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TOP

TOP

路过来学习一下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32亿元集资大骗局
下一主题:券商越权买股 股民血本无归